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与电子签名行业息息相关的数据和政策。
互联网司法、电子诉讼成趋势
《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发挥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试验田”作用,推广“网上案件网上审理”。全面推广“中国移动微法院”,推动电子诉讼服务向移动端发展。
2020年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大显身手,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成为案件处理的主要形式。
仅2月3日至4月30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36万件、开庭25万次、调解59万次,电子送达446万次,网络查控266万件,司法网拍成交额639亿元,执行到位金额2045亿元,司法流程逐步实现线上化。
深化司法体制和智慧法院的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是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的重点工作。
《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司法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创新在线存证方式,在执行中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提高执行规范化水平。
e签宝区块链合同让电子签名实现跨越升级
2020年5月18日,e签宝联合蚂蚁区块链,共同发布e签宝区块链合同,电子签名行业实现了电子合同时代——智能合同时代——区块链合同时代的跨越升级。
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宏洲
那么,e签宝区块链合同到底是什么呢?
e签宝联合创始人金宏洲在发布会现场提到,e签宝区块链合同既包含了之前电子合同和智能合同的功能,在司法服务、证据链公信力方面又实现了全新升级,围绕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服务。
e签宝区块链合同和传统电子合同相比的巨大优势:
(1)合同运转由平面变为立体
传统电子合同只是为电子签署、在线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前端草拟、审查、后期执行、司法取证等仍然需要人为进行,不可避免地仍然需要消耗部分人力。
而e签宝区块链合同则从合同草拟、条款审查、风险评估、审批签署,到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等全都可以通过AI智能完成,合同的运转执行自成体系,完全无需操心。
(2)使证据链具有了公信力
基于PKI技术的传统电子合同是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大家统一信任国家授权的CA证书服务机构,可以验证的证据也非常有限,证据较为单一,无法形成证据链。而我们知道,在纠纷处理中,合同往往只是证据构成的很小一部分。
另外,传统电子合同完成签署后往往存储在用户电脑上、用户平台数据库,或者第三方服务平台(例如e签宝等)。
这些证据分散在各个地方,所有各方相互独立,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逻辑和判断标准,相互之间并不能就证据的信任机制达成统一标准,在司法举证时难免造成不便。
e签宝区块链合同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打破了固有逻辑,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法院、公证机关、司法鉴定机构、CA/RA机构、e签宝、e签宝用户等全都集结在区块链上,合同签署全过程在发生的一刹那就已经立刻存在于区块链上,形成证据链,被各方共同见证。
很显然,这样的证据链自然在各方之间都具有了公信力,等到纠纷发生时立刻调取即可,省去了事后再去收集证据,并在各方之间来回交叉验证证据有效性的时间精力。
举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故事
早在2018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链,成为全球首家用区块链审判的法院,e签宝成为首批接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的平台。
e签宝存证系统的用户电子数据以哈希值的形式加密传输至互联网法院,用户发生纠纷,诉至互联网法院时,在电子证据平台输入存证编号,即可在线快速调取和验证电子数据,大大提升了审判效率。
如今,e签宝区块链合同已经真正实现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它与传统电子合同相比具有的巨大优势使它成为是未来合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说,电子签名行业已经进入了3.0时代。e签宝区块链合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