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都是出来卖的,能不能卖得高级点?

       2016-11-07 2290
    导读

      我们卖的不是服装,不是咖啡,不是汽车,不是酒我们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啊,这种宣传已经要烂大街,每次看到这样的

       “我们卖的不是服装,不是咖啡,不是汽车,不是酒……我们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啊,这种宣传已经要烂大街,每次看到这样的宣传,我就想呵呵哒。

      的确,现在消费升级了,人们不单单看重产品功能本身,会更强调自身的需求,以及个人风格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MUJI(无印良品)的性冷淡风火了,一大群年轻人高举着断舍离的旗帜,声称要过着极简主义的生活。

      于是,很多品牌也眼红了,想着学MUJI,来引领一代潮流。

      ▲无印良品将书籍摆在相关产品旁边,让书籍渗透进生活

      但大部分都只是品牌的自我意淫罢了,齐王好紫衣,弄得紫布紫绢大涨价;楚王好细腰,闹得宫中女子皆饿死。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是齐王,也不是楚王,哪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

      2

      要知道,所谓的“贩卖生活方式”绝对不是喊出来的。

      MUJI的家具上面连一个logo都没有,但是人们却能一眼认出,并且很多人因为逛了MUJI,爱上那种简约精致,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这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呢?

      像MUJI、宜家、诚品书店,还有星巴克、耐克,绝不仅仅依靠品牌的号召力。

      一方面,它们都拥有极具质感和精致的产品。

      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在网上月订鲜花,想为生活添加点情趣,结果有时候收到的花却半死不活。

      产品是基础,如果连产品的品质都无法保证,也就别提什么“贩卖生活方式”了。

      另一方面,要想“贩卖生活方式”,背后更需要有一套营销和运营之道。

      比如宜家的场景化营销,诚品书店、耐克的人格背书,它们背后的这些努力和尝试你造吗?

      接下来,我们就从场景化、人格化这两点来讲讲企业到底要怎么“贩卖生活方式”,不过像宜家、诚品书店、耐克这些企业都太大了,我们来看看其他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3

      以前我们去家电卖场,可能卖手机的在一楼,卖冰箱的在二楼,卖电视的在三楼,但现在有不少卖场改变了这种做法。

      比如苏宁、国美、永乐等,它们把传统的柜台、店面改造成了各种生活场景:

      有沙发、电视、音箱组成的客厅,消费者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有橱柜、冰箱、抽油烟机等组成的烹饪体验馆,用户还可以现场煮下东西。甚至你打开冰箱,冰箱里头都摆放着啤酒、牛奶、肉类、水果等等。

      过去消费者的心智是按照产品属性分类的,所以企业拼命推销单品,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可以在网上轻松买到东西,而在线下实体店,他们的体验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通过组合不同的产品,家电卖场打造出了一整套美妙的家庭摆设,目的不是直接推销东西给用户,而是告诉用户:有了这些家电,你的生活会更方便、更有趣。

      所以,企业可以借助场景化完成这样一种转变: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再到卖生活方式。

      这也是宜家家居的一大精髓。有个玩笑说,如果情侣去逛宜家,90%都会有结婚成立家庭的冲动,会想着和TA一起把小家收拾得很温馨。

      我想,这就是场景共鸣感,这种共鸣感会进一步刺激用户进行消费。

      4

      说完场景化,我们再来说说人格化。

      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盲目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现在“网红电商”之所以这么火,就是这个原因。

      网红往往有个人魅力,有自己的喜好、独特的主张,他们去做电商,本质上卖的是一种“偶像的生活方式”,而粉丝用户会追随偶像的影子,去购买各种东西。

      比如消费者不会觉得用一种洗手液就代表生活方式,因为它的功能性太强,但如果有人说明星王凯就喜欢这种洗手液,那一定会有一群人眼睛发光。

      我们要知道,消费者更愿意追随一个有温度、有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品牌或产品。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比如雷布斯、董小姐;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让品牌人格化,比如三只松鼠和江小白。

      通过人格化,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售卖关系,更多了一种感情的连接和依附。这样一来,再去兜售生活方式,也就容易得多。

      5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有了点闲钱之后呢,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小资”,越来越追求一些生活情趣。

      而这些生活情趣,原本就只存在于生活细节中,而不是浮躁的商品货架上。

      在过去,我们的企业有生意,却没有生活。但在未来,也许应该让我们的商业行为回归到生活品质的诉求中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15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