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工资买一盆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余县的金边瑞香名声很响,不时有福建、广东客商前来高价收购。1990年冬天,刘宇璐和父亲刘增福也想种金边瑞香。费尽周折,他们打听到有一盆小小的金边瑞香出卖,但价钱却把他们吓了一跳:一片叶子值5元,一盆就是180元,刚好是刘增福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一心想捣鼓出点“名堂”来的父子俩,狠狠心掏出了180元。
那时,大余县种植金边瑞香的人屈指可数,懂点技术的人不肯轻易向外人传授。刘宇璐看到哪家种了金边瑞香,就往哪家的花圃跑;别人打药之后剩下的空瓶子、随手扔掉的花肥包装袋,他都如获至宝,要捡起来看个究竟。有一次,他看见几个人给金边瑞香上盆施肥,想问个清楚,主人却含糊其辞,最后他软缠硬磨,从主人口中“偷”出了上盆施肥的秘密。
掌握了种植金边瑞香技术的刘宇璐,试着从那一盆180元买来的花中割苗扦插了200株幼苗,扫兴的是花根发得慢,花苗也不见长。初战未捷,他仔细琢磨出了原因:设备跟不上。第二年,他积极改良,在喷床上安装农用喷头,使花苗一面享受阳光,一面有水雾的滋润,600株金边瑞香长得又快又均匀。
花市里的新闻人物
1993年冬天,刘宇璐第一次到市场销售金边瑞香。他和父亲用纸箱装了300株金边瑞香,挤班车赶到广东顺德陈村花市,很快就以每株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随后,刘宇璐踏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源源不断地寄钱回家,以弥补资金短缺,同时悉心搜集沿海花卉市场的信息。
1996年,刘宇璐回到了大余,他一边种花,一边组织车队贩运花卉,把金边瑞香销到了北京、上海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地。今年2月, 刘宇璐运花直奔陈村花卉市场,一下子成了花市里的新闻人物,他带去的金边瑞香一销而空,30多万元瞬间进了账。
刘宇璐的花为什么这样畅销?原来他种的金边瑞香与众不同,盆小花大,株型美观,叶片厚且色泽夺目,是精品中的精品。当然,刘宇璐种花自有“花招”:全县第一个建花卉大棚,第一个在喷床安装新式喷头,第一个使用进口打药机,第一个出版金边瑞香栽培技术专著……他种花理念有点“另类”,他给笔者算了一笔以“加”促“减”的账:他用的是佛山塑膜,价格虽然比北京塑膜贵了50%,使用寿命却延长了3年;他使用每公斤26元的以色列进口的缓示肥,取代每公斤2.6元复合肥,肥效长、释放均匀,种出来的花格外水灵;他投资两万元更新灌溉设备,变传统的管道输水、大水漫灌为喷、微、滴灌,节水率超过40%,每亩灌溉费用降低了30元至50元。
智慧和勇气
1996年,刘宇璐把花圃搬到县里的金边瑞香基地花卉大世界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亩。当时,这在大余县是规模较大的。这时,刘宇璐发现,尽管只有5亩的面积,但传统栽培模式使他忙得团团转,不对装配模式进行改良,想做大金边瑞香产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1997年,刘宇璐把5亩花圃托付给家人经营,自己创建了占地面积达10亩的金边瑞香园。刘宇璐整个身心扑在了10亩“试验田”,天天忙着搭建大棚、打井、接电、安置苗木等。
当初,大余县花农购买帆布为花卉遮阴挡雨,一个长30米、宽3米的花圃需要1500元的帆布,撇开成本高不说,由于雨水十分容易渗透进来,很容易使花卉染上茎腐病、根腐病。刘宇璐试着把种植季节蔬菜的塑料大棚“嫁接”到花卉产业,金边瑞香的成活率一下子从75%提高到99%以上。由于长30米、宽3米的塑料大棚,成本只需500元左右,还节省了人力、物力。短短一年时间,他的金边瑞香发展到了4万余盆,面积扩大到了20亩,年产值近100万元。此外,刘宇璐还从花盆、扦插、灌溉、新型基质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更新,使金边瑞香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为了把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他把花圃搬迁到离县城5公里外的黄龙花卉基地,并注册成立了驿路园艺公司,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0亩。他成了大余当之无愧的花中智多星。
在种好金边瑞香的同时,刘宇璐还对国际市场上走俏的红棠、凤梨、仙鹤来等新兴花卉的品种进行了考察论证。他又踏上新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