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企链

扫一扫关注

如何让你的广告,由传播变成“播传”?

   2017-09-07 2630
导读

  最近又把华杉老师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拿出来翻了一遍,不得不说,书中的这两段话,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传播的本

   最近又把华杉老师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拿出来翻了一遍,不得不说,书中的这两段话,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传播的本质不是“传播”,是“播传”,要发动消费者替我们传播。

  品牌超级话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传给他的亲朋好友。广告语不是一句我说的话,而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他要说的话。

  是的,营销的主战场从来就不在屏幕上,也不在海报上和杂志上,而是在我们与别人进行日常交流的场景中。

  实际上,几乎所有成功的营销活动永远都是消费者完成的,广告只不过起到触发作用——回忆一下,你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不论是服装、饮料、化妆品、电器甚至品牌圈圈的公众号,更多是因为看到了周围人使用、推荐、讨论、分享,而不是广告。

  所以,广告的重点并不在“播”,而是在“传”。

  那么,如何才能把传播变成“播传”呢?

  关于这一点,华与华书中的案例很少,挺可惜的,所以后来我又自己总结了一下。

  我把能想到的到处被人传诵的广告语都列了出来,发现它们之所以能达到“播传”的效果,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满足以下几种特定的条件。(PS,这几种条件并非完全独立,它们很多时候是同时被满足)

  1.口语化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条件。

  要想让消费者到处朗诵你的文案,首先就得保证你的文案不是书面语,而是口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或者“说人话”。

  那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文案有没有说人话呢?

  很简单,把这句话带出办公室,然后对其他人说,看看自己能不能说出口。

  比如奥迪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就不算说人话,它只会出现在海报上,或者演讲台上,没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说这样的话。

  不信试想一下:假如你朋友想买车,他问你该买什么品牌的车?你跟他说买奥迪,他问你为什么,然后你跟他说了句:“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你认为你的朋友会怎么看你?他肯定会认为你这人是个木脑袋,不会说人话。

  所以,这句话是没有“播传”效果的。

  相比之下,“开宝马,坐奔驰”就非常口语化,就算没看见正式的广告,也到处都能听到:

  “为什么要买宝马?”

  “开宝马,坐奔驰,没听说过吗?”

  2.场景化

  让消费者对别人朗诵你的文案,本质上就是让消费者进行模仿和学习。

  而学习是什么呢?

  在心理学上,对学习的定义是:改变特定场景下的行为概率。

  比如你开车的时候,一看见前面是红灯,你就知道要停车了——“灯变红”就是一种特定场景,通过日常的观察和训练,你会逐渐增大“见红灯、松油门、踩刹车”的行为概率,而灯是其他颜色的时候就不用,这就是一种学习。

  广告文案也一样——应该定位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场景,比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据,心理状态等等...

  这相当于是在告诉消费者:“其他场景我不管,但只要你处于这个场景,就应该想起我!”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王老吉——几个朋友一起去撸串,如果其中一个说他怕上火,其他人十有八九都会说:“怕上火?来瓶王老吉撒!”

  这里“怕上火”就是那个红灯,而“想起王老吉”就相当于停车。

  相反,如果文案没有定位到场景,说的太宽泛(比如“XX,让生活更美好”),要想让消费者帮你做传播,就相当于不管红灯还是绿灯,都想让别人停车,这明显很难办到。

  就连品类过万的天猫,也知道定位到场景(具体的时间)的重要性:

  当然,《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田七牙膏的案例,就是更有创意的一种了——它重新创造了一个新场景:拍照本来与牙膏无关,但通过大量的广告,让人们学会一拍照就大喊“田七”来露出自己的牙齿,从而强行让人们在拍照的时候为田七做了免费的宣传。

  另外,除了广告语,品牌的名字也可以通过场景化,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

  比如饿了么——办公室里一到饭点,就有人会饿,然后他可能就会问旁边的人:“饿了么?点餐吧!”

  还有去哪儿网——人们想出去旅游,但又没想好去哪儿,也会不由自主问其他人:“去哪儿旅游呢?”

  甚至包括公众号的名字也一样。

  比如李叫兽就做得很好——公号名就叫“李叫兽”,而他的文章中也到处都是“李叫兽认为”,“有人问李叫兽”等等,新读者很容易被吸引到他的公号。

  在这方面,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公号没有做好——“品牌圈圈”这个名字虽然可以表现主题——与品牌有关,但很难融入文章的场景...(嗯,或许该想想新名字了)

  3.源于熟语

  要想让消费者背诵你的文案,另一个好方法是:把熟语(人们常用的固定短语)改造成你的广告。

  而常见的熟语有:歌词,谚语,成语,格言,俗语,诗词和歇后语等等。

  华与华书中的例子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五十公里”——把人人都熟悉的歌词改造成广告语。

  类似的还有丰田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诺亚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诺亚舟”——把人人都熟悉的俗语改造成广告语。

  把熟语改造成广告,就相当于让广告搭上了通往人们心智的顺风车——不管是记忆成本还是传播成本都很低。

  当然,品牌名称也一样,比如网易严选的“黑凤梨”,就源于粤语歌曲《喜欢你》中“喜欢你”的谐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不一定因为会说这句“熟语”,就原模原样的说出你的广告语或品牌名,但这也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当人们一看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就会想起诺亚舟(老师为诺亚舟做传播);当人们一听到粤语版的《喜欢你》,就会想起网易严选的黑凤梨。(邓紫棋为黑凤梨做传播)

  4.易于改编

  相信你一定听过周围的人说这样的话:

  走路五分钟,出汗两小时;

  学习五分钟,睡觉两小时;

  坐车五分钟,等车两小时…

  是的,这些话都改编自OPPO的“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

  虽然说这些话的人并没有直接为OPPO打广告,但当你一听到这些话,就会立马想起OPPO;或者当你下一次看到OPPO的广告,也会更加留意它,这也是非常好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会这么流行呢?

  原因很简单,除了大量的广告投放,更重要的是它具有UGC的潜力——消费者可以自行替换文案中的部分内容,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XX五分钟,XX两小时。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540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