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新媒体人用凌波微步都躲不过的一道槛。
从“咪蒙一篇文章200个备选标题,3个顾问群投票……”,到“深度好文学会10w+标题套路”,关于“如何取标题”,我们听过太多的传说和套路。
毋庸置疑,在这样一个新玩法层出不穷,而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持续碎片化的时代,标题作为内容的招牌,它的好坏几乎可以决定一篇文章、一次营销策划的成败。
我们盘点了2018年10大刷屏级标题,揭秘这些让读者欲罢不能的标题,究竟戳中了哪些痛点。
第一次让“毁掉体“活跃于人们的屏幕的,应该是2017年中下旬由“L先生”创作的《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一文,当时众多公号纷纷转载,毁掉体也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到了2018,毁掉体开始升级,矛头直指“中国年轻人”。《被XXX毁掉的中国年轻人》系列文章遍地开花,还变形为各种句式:
原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这篇热血鸡汤,首发于公众号王耳朵先生,当时正值美团收购摩拜的热点,又有“套现15亿”这样引人侧目的数字加持,一经发出便引发转载、刷屏,早早10w+。
爆款文往往极具争议,这篇也不例外。带头怒怼的是韩寒,称此文章根本就是在“制造恐慌”:
然而,这篇文章仍然引发了众人对于 “同龄人”这一群体和“自我”关系的思考。于是,同龄人系列开始见诸大媒小号,字里行间,每每现身便是男默女泪:
2017年末,同样寒冷的冬季,某天一觉醒来,朋友圈、微博热搜便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霸占。
这篇出自于“新世相”之手的爆款文章不光开启了佛系新时代,还将“第一批90后”拉到了聚光灯下,不信你看:
在大多数人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算第几批90后时,第一批90后便在手机屏上呈现出婀娜多姿的模样,什么“脱发、痴呆、开始养老、入土……”,仿佛全民都在等着观赏他们的惨状。
这批没有多少集体记忆的90后步入中年,大概需要召唤出一些相同的苦难来与君共勉。
辞职,一直是个让人心动的话题。今年最火的标题公式之一还有《想辞职的第______天》:
始发版的空格中写的是“第896天”,为尖椒教育公众号推文,据说发布24小时后,阅读量突破150w+。
从那以后,关于工作职场系文章都爱用这个可塑性很强的标题,神奇数字随手改,反手便又是一篇10w+。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别的位置,留给“那个人”。每当夜深人静时,就忍不住想追问,“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于是:
这个话题最早出现于知乎的一个问题——每个宿舍最早起来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呢?
后来,答案被整理发到了微信上,成为刷屏文章,并引发了大量关于“那个如何如何的人,后来怎么怎么样的”变种文章。
这个乍一看有些怀旧风标题,在映入眼帘之际便带着让人唏嘘的味道。
“刚刚体”出自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发布的一条快讯“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
由于该标题言简意赅又扣人心弦还特带感,让一众读者忍不住在文章下回复互动,顺利捧红了新华社小编。而《刚刚!……》也成了众多新闻新媒体模仿的对象:
“如此艰难”,出自林宥嘉的《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后来成为一个新兴成语——“人艰不拆”,此后这个词组便一直是人生词库中的高频词,而它来源的那句“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则变换成常用的且直击内心的疑问句“某某为何如此艰难”:
最近《2018,为何如此艰难!》一文,带着阴沉的底色拆穿了好多事情。新的一波“为何如此艰难”式标题又开始刷屏了
赵丽颖和冯绍峰的“官宣”,直接放倒了微博服务器,也让各大媒体营销号找到了新思路。
从那以后,无论大事小情,都跟弄得跟真的似的“官宣”一番:
出处不详,如果说最早将这个短语作为标题的作品,应该是那部看过就暴露年龄的元祖级韩剧《对不起,我爱你》了吧。
每当这个标题一出,一般夹带着排山倒海的情绪,或悲伤,或遗憾,或愤怒,或尖酸:
曾经一篇阅读量高达500w+的《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以一针见血的姿态,指明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无奈。
虽然随着这篇争议文章热度消散,人们在日复一日中选择忽视“假装生活”的苦,但“假装xx”却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结。
虽然我们常被炫酷新颖的标题刷屏,但触动用户按下转发键的,一定是文章表现的故事或话题本身。
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内容才会获得传播。
一篇文章,只有在满足一个人的需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转发分享和被消费转化。
上面说的几个刷屏级标题模板和相关话题,基本都有以下特点:
“第一批90后”“被毁掉的中国年轻人”“同龄人”等标题都是直接从标题上就告诉读者,写作的主体对象是谁。
而这类文章的受众一般就是这批初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成为主流消费群体,迷茫又焦虑的年轻人群。他们喜爱认知新事物,情感上容易被煽动,并且乐于社交。
直接在标题cue代表读者的群体,直接拉近了内容和读者的距离,能容易让人产生“被戳中”的感觉,不管是好是坏,这便是文字所能带来的身份认同感,也是进一步进行传播的基础。
“终身学习”概念十分火热的当下,愿意终身学习被认为是双商在线的成功人士都具备的共同点。
而碎片化时代,真正去认知学习高深理论,其实并不是一件低门槛的事情。
所以,当你生产的内容能稍微高过受众认知一点点,不用太多,10%就足够,便能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从中获取到了有效信息的感觉。
此时,根据“认知科学”的理论,在接受了新信息后,人脑开始处理信息,继而影响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
时常有人读完文章或者看过某个内容后感叹:
“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便是认知需求被满足后达到的效果。而这样的内容不光深入读者内心,更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行动。用户小手一转发,随随便便就带来一篇十万加。
早在两年前,便有学者发表过社会时评,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焦虑”时代。
“焦虑”,这种摸不着头脑的复杂情绪,驱使着人们花更多时间从手机屏幕上寻找答案:
看看“同龄人”是不是过得不如自己;原来大家都觉得xxx如此艰难;“刚刚”又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新鲜事儿……
这些标题赢在创造出一种场景,让读者带有自主前置情绪进入,于是共鸣倍增。
感慨之余,得到来自熟人或陌生人的安慰或认同的需求产生了,于是分享成为一种捷径。
现在人人都有人设,特别是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里,更要有能标榜个性的特质。这便是传播动机中利己动机中的一种。
传播除了能给他人带来帮助或有趣的内容(利他动机),更重要的动机便是“利己”。
利己包括以下5个方面:
好标题+好故事,如果能满足利己动机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给自己带来更有利的社交关系,当然能轻易撩拨得读者进行分享。
朋友们,看完这篇盘点,大家觉得这些是你心目中的「2018年度刷屏标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