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也可以这样来表述,家里所有的电器设备相互连接,相互沟通,相互控制,自动地让生活空间安全舒适。当发生特殊情况需要主人参与时,通知主人及时处理。这样看来,电器才是智能家居控制的目标对象,电器随人愿地正确运行才是智能家居的真正目标。
既然如此,什么样的电器才能被智能家居控制呢?被控制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功能:可以随时被访问其运行状态;随时被操作;遇非正常情况时,主动发出信号,申请被操作。准确地完成以上功能,只需要电器在硬件上有便于插拔的连接“接口”,软件上有完善的通讯“协议”,主动允许被连接和通讯。说得直白一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快速地与外界友好地“握手”,畅通地“沟通”。
但是,有些电器厂商生产的电器中虽然已经具备了网络接口,开发了自有云平台和与之关联的手机APP,被冠以“智能”的前缀,并广而告之,用手机可以控制全部电器——当然仅仅是自家品牌的电器。这样貌似“智能”了,其实只是自家的闭环而已,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
智能家居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方便使用者全方位地以生活“场景”的方式,应用和管理所有电器。因此,仅仅一家产品的内循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说,一个家庭全部使用一个品牌的电器,可能性几乎为零。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份子,既然已经具备了“接口”,可以连接外部设备了,只要公开相互沟通的“协议”,就可以无障碍地与外部设备通讯,完完全全地加入智能家居的行列。
总之,通常被智能家居人统称的“受控电器”就是“电器+接口+协议”,理解起来很简单:是否可以用电驱动,是否可以与外界通讯。
既然电器可以“智能”,那么与电器关的人呢?电器与智能家居系统通讯的畅通与否,首先取决于电器人与智能家居人的有效沟通。一旦沟通有碍,必有后患。
在以往的对接中,灯光、空调和地暖这些家居生活必备的电器,常常是智能家居的“受控电器”。沟通起来看似简单,稍有不慎,或因经验不足,或因名词理解有误,或因缺少确认环节等等,还是会错误百出。交流中经常会发生,虽然都是“中国话”,交流双方还是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原因就在于不同行业使用的专业名词各不相同。例如:灯具中的整流器和驱动器,空调中的外控板、电控盒和接口板,MODBUS和485协议等等,表达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但专用名词(或惯用名词)各不相同。怕就怕这些名词被曲解了之后,不去深究,不去确认,其后果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