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化工报社主办的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启动仪式暨首届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化工区举行。会上发布了《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2018年)》,并举行了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启动仪式。来自工信部、石化联合会、石化规划院、化工园区,以及化工企业、配套服务企业的代表在对调研提出希望的同时,还对我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形势、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余亮茹: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为可持续发展谋出路、深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迈向石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开发区机制和模式建设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23年来,上海化工区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内化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开发建设之初,上海化工区就借鉴*化工基地建设经验,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国内首创了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生态环保、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管理模式。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品链,产品之间的关联度高达80%以上。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上海化工区把一体化开发建设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把树牢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严格安全监管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把保护生态平衡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科研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把践行责任关怀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海化工区已初具*石化生产基地的雏形。
截至2017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计601家。其中,*化工园区61家,省级化工园区315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25家。保证园区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是行业的重要任务,需要进行7个方面的优化升级,即布局优化、产业优化、循环优化、治理优化、安防优化、智慧优化、管理优化。
在环保方面,要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全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从而使园区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典型特色。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推进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主导产业,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打造绿色化工园区。
在安全方面,安全事故发生一次要重点从员工安全培训和制度执行角度着手找原因,发生两次就要从公司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制度建设分析原因,发生三次就一定是整个园区安全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因此,要让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园区员工、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加强整个园区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设。
目前,园区已经成为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化工企业不断向园区集中。近几年,在全行业的努力下,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化工园区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也承担着区域内的安全、环保、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同园区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布局规划不合理,规划实施过程中随意变动,项目管理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安全环保隐患大等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化工园区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城乡总体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选址。二要强化安全环保。近几年,安全事故频发,对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安全环保诉求也日益提升。化工园区作为今后化工项目建设的重要区域,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环保意识,加大对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力度。三要积极推动化企搬迁,提高园区承接能力。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保障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在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危化品企业搬迁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规划好、设计好,高质量做好搬迁工作,而不是低层次的修修补补和污染的腾挪,这才是化工企业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危化品企业搬迁的过程,优质资金不可或缺,行业需要金融平台的助力,以推动整体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达指示,要求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去年,中国化工报社成立了石油和化工园区产业金融创新联盟,并发布了首期基金。2019年,我们也为园区带来了一份大礼,邀请金融行业代表参与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助力各个园区融资工作,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 中国化工报社将发挥媒体、研究、产业金融、科普、培训等优势为园区发展做好服务和对接工作,助力我国化工园区早日迈入世界*园区行列。
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是当前行业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怎么搬?搬到哪里去?都是现实的问题。因此,建立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库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危化品企业搬迁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建设项目库时认为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对搬迁改造实施路径分析与研究,合理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方式。二是对大型和特大型石化企业搬迁施行“近限远搬”。对于大型和特大型石化企业,不能盲目搬迁、急于求成地搬,搬迁既要达到降低城镇人口密集区安全和环境风险的目的,同时全社会为搬迁付出的经济成本等代价又要相对较小。三是重视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工作。重视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工作,督促企业履行相关责任,尤其是关闭退出企业,避免将原厂址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四是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化工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进入科学布局、提质发展的新阶段。在产业升级进程中,化工园区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但是,风险高度集中、安全环保事件频发、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化工园区,制约着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好事故预防,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各生产施工运营环节的风险识别和管控,降低安全环保事故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险作为风险转移与分摊的重要手段,在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财产保险公司除了主动承担保险赔付责任外,还积极参与风险研究、风险防控、防灾防损和减灾减损。在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险行业将凭借专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解决行业企业的痛点与需求,促进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需要两个行业共同探索、合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平安产险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快速向前,园区化发展已是必由之路。但高危产业的高度聚集,同时带来了安全环保承压大、防范难度高等新型问题。而且由于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行业在创新、安全、管理的提升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融资难、融资贵也成了困扰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平安产险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和科技优势,正积极探索构建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集保险、融资、风险管理为一体的创新服务方案,为行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融资、保险等服务。目前,平安产险已经先后与众多能源化工类央企、国企、外企、民企等达成广泛合作。期待在2019年的园区调研活动中,通过平安园区的“金融+科技”,运用我们的智慧风控新科技,通过智慧理赔等手段,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化工生态圈,助力我国化工园区健康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上海化工区将继续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战略部署,全力做强化工产业、做实安全环保、做优营商环境、做精管理服务、做深融合发展,推进园区高端化、科学化、智慧化、绿色化、协同化发展。
下一步,上海化工区将加快推动区内石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在原产业链延伸为主线的发展模式基础上,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推动化工领域的研发孵化、中试放大、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建设智慧园区、推进智能化升级,实现深度感知、全面互联、智能高效的智慧化管理目标;聚焦安全环保,提升管理水平,对标世界先进,强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化产城融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实现城市、产业、人口、生态的协调发展。
当前,在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渣的处理是个头疼的问题。为了有效实现零排放项目混盐危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缓解企业的废水排放压力,减少外排废液废渣,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研发了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的分质结晶技术。
该技术能有效实现零排放项目混盐危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混盐减量化达96%以上,大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同时,通过分步结晶、形貌调控与抗干扰纯化技术,制备高长径比晶须产品,实现废水无机盐资源的高值转化利用,吨水处理经济效益可达12.32元以上。
同时,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具有较强的总体协调能力和丰富的总体院业绩,拥有完整的业务链条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化和模块化设备制造能力、较强的工厂化预制和模块化施工能力以及良好的装置开车技术服务能力,为服务煤化工行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员工操作不当,和应对装置紧急情况的经验和培训不足。据统计,42%的生产事故源于不恰当的操作行为,70%的可靠性问题都与装置操作相关。而互联工厂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解决方案。
互联工厂的目标,就是保证每天都处于*佳生产条件,让每个人都成为*。保证操作准确及安全、增加运行周期的产能产率、快速响应的效率是互联工厂的三大要素。通过过程优化,以达到*佳生产条件,促进产能产率*大化。通过资产性能预测,避免非计划停车。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霍尼韦尔互联工厂利用实时报警分析软件,监测并排序报警信息和异常状况。同时,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实时的优化系统,通过模型分析和优化算法,提高生产平稳率、降低能耗、增加产量。通过模型化的仿真系统,提升操作员工的安全作业能力。
智慧水务的根本就是基础数据的收集,通过一定的算法将有用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数据分析,将*终有用的结果展现出来,以供决策。
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水务总体设计构架,包括智慧工厂、智慧管网系统及智慧环境中心3个方面。公司还建立了NOSE平台(即大气污染物集中式智能化监控平台)在线监测污水厂大气污染物。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智慧管网,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管网管理平台,保障园区稳定、安全供水。
此外,公司将水厂、污水厂、脱盐水厂集中到环境中心,达到统一化管理,有利于统一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
公共管廊是化工园区的大动脉、生命线,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分布区域广、延伸距离长、管道数量多等问题,以及信息化滞后、巡检局限、管理受限等痛点。数字管廊管理系统为公共管廊管理的安全、应急和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提供了新思路。
蓉视通专门针对石化行业的公共管廊,在遵循石化行业特点、特殊场景、特写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大数据、物联网、传感监测等技术开发出数字管廊管理系统,目前已在万华化学等公司实现应用。
该系统通过部署各类检测传感器,对运行中的管廊状态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运用GIS和三维技术,实现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建立完整的管廊信息化管理体系,切实优化管廊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巡检提高巡检效率、提高巡检效果,降低人工巡检工作量;兼容应急管理平台和调度控制系统,提高对风险的快速响应能力;通过数据集成和分析,为智能决策和运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19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介绍
为了继续挖掘园区发展典型经验,营造园区高质量发展舆论环境,中国化工报社将组织开展“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分为沿海线、沿江线、内陆线三条主要路径,调研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煤化工园区专项调研,包括“三废”处理、气化炉技术、用煤指标、可用煤资源状况摸底等;化工园区搬迁转移与承接招收项目调研,对“飞地园区”共建可能性、全国化工搬迁承接项目数据库可行性进行摸底;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专项调研,包括第三方共管模式、软硬件水平摸底,精细医药化工园区废水处理技术等;化工园区产业金融平台搭建状况调研,力求探索如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智慧园区建设水平调研。
2019年调研活动将延续2018年调研模式,采取现场调研、蹲点采访、专题座谈、对话交流、闭门会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同时将采取*组形式,邀请业界知名安全、环保、智慧、金融*走进园区,在发掘典型样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探讨、解决园区发展难点问题。调研结束后将编写《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并举办调研报告研讨会。
3月29日,中国化工报社发布了《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2018年)》。
2018年,为深入了解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诉求和难点问题,挖掘园区发展经验,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化工报社开展了“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活动。调研历时9个月,共走访15个省市及自治区,调研50多家化工园区以及100多家区内企业。调研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对园区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园区的发展成果、瓶颈问题、意见建设汇总提炼,编制形成了《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2018)》。
《报告》共分为现状与问题、典型样本、政策建议、新闻报道、政策汇总与目录5部分。对调研的50家样本园区的产值、分布、类型、土地资源、招商方向、招商门槛等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总结出当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10项成就和7个面临的主要问题。《报告》还对炼化一体化园区、煤化工园区、精细化工园区、新材料化工园区、企业型园区、区域型化工园区进行了样本分析,总结共性,提炼这些园区的发展经验。
在此基础上,《报告》形成了“关于化工园区合理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化工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关于尽快细化搬迁政策、搭建全国性化工企业—园区对接平台的建议”“关于将煤化工原料煤不列入用煤指标的建议”“关于明确迁转项目环境容量指标问题的建议”等12条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报告》还收集、整理了2018年调研的新闻报道和2015~2018年的相关政策。其中,新闻报道既有反映园区发展问题的,也有挖掘园区发展经验的。政策收集较全面,可供业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