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生产力和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竞争力评级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既要选择成熟的理论方法,也要重视发挥专家智慧或主观判断的作用。12月10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了《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2018)》,108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竞争力评级范围,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8%。
2018年度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分为企业基础竞争力、企业发展竞争力、经营绩效竞争力3大板块和企业规模、技术装备、原料使用、人力资源、研发创新、服务水平、节能环保、标准化、物流运输、企业特色、效益总量、效益水平、资产状况、资金链14项要素以及粗钢产量、技术水平、智能自动化水平等23个指标,构建了标准指标体系框架。
《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2018)》综合比较108家钢铁企业的23个指标,结合专家研判,进入评级A+、A、B+的钢铁企业共有83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108家)的77%。其中,竞争力评级为A+(竞争力极强)的钢铁企业有14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13.0%。竞争力评级为A(竞争力特强)的钢铁企业有26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24.1%。竞争力评级为B+(竞争力优强)的钢铁企业有43家,占评估钢铁企业总家数的39.8%。
据介绍,我国钢铁产业正着力推进调整升级、创新发展,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支撑政府部门决策,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自2011年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连续8年研究发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评级,得到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大媒体、业界同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上述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