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品牌管理,就是管理消费者认知

       2018-10-13 1570
    导读

    纵贯整个营销史,我们可以找到十几种营销理论来。需求管理、竞争战略、价值设计、客户关系、蓝海战略、品牌资产、品牌形象、USP

    纵贯整个营销史,我们可以找到十几种营销理论来。需求管理、竞争战略、价值设计、客户关系、蓝海战略、品牌资产、品牌形象、USP、定位论、市场垄断、交易成本、流通效率……

    不同的理论学说之间,看似千差万别,甚至相互攻讦,但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这些不同的理论其实都是基于理解需求、创造价值、管理认知、建立关系这四个维度来诠释其对营销的理解。

    A)科特勒的需求管理自然归属于理解需求;

    B)价值设计、蓝海战略、竞争战略都是在讲如何创造价值;

    蓝海战略讲的是通过对价值链重组,实现价值创新,创造商业新物种,从而突破现有竞争,开创蓝海。

    迈克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则包括: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这里我解释一下,聚焦指的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做到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所以迈克波特只有两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而成本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差异化价值。所以说竞争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价值。

    C)USP、品牌形象、品牌资产、定位论都属于管理认知,告诉消费者你是谁、为什么要买你,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管理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认知、联想等,占领用户心智。所谓品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现象。

    D)客户关系、交易成本、流通效率,则属于建立关系,如何触达最终消费者,提高触达效率,降低用户成本,并与消费者形成持续性关系。

    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0630223776b186ad.jpg或者我们说得更简单一点吧,所有营销理论其实最终都落脚于两个字:价值。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问题和处境,决定向其提供何种价值。

    接着是打磨伟大的产品,定价,创造价值。

    其次是向消费者传递这种价值,让产品价值变成用户认知。

    最后是与消费者结成价值共同体。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一次又一次买你?说到底还是因为你给他提供了价值。有句名言怎么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对消费者没有价值,消费者就不会跟你持续发生关系。

    确认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结成价值共同体。这便是营销4阶段的另一种解释方式。

    在《营销第2讲》中我有提到:

    "从工具,到媒体,到IP,是一个品牌成长过程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一个品牌拥有三种价值:工具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工具价值承载品质、特性,个体价值承载自我表达,社会价值承载群体共识。"

    所以,管理认知其实就是向消费者传递这三种价值,或者说在消费者认知之上建立这三种价值。

    一个品牌的工具价值是丰富多样的。蓝海战略将之称为价值链,一个品牌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是一个链条。

    比如汽车的产品价值链包括空间、动力、操控、NVH、安全、设计等,一款洗衣液也许能够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去污渍、柔顺衣物、增香、安全、环保等价值。

    但出于两点原因,我们在传播推广时不可能将整个价值链传递给消费者。

    第一点,载体有限。

    比如说你买的电视广告时长就是15秒,按你一秒钟说4个字,最多也就60个字,因此你必须挑重点讲。

    比如你要投一块大户外广告牌,最多你只能写十几个字上去,字太多消费者就看不清了。

    当然,有了互联网媒体以后,特别是公众号、H5、minisite这种,理论上来讲你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无穷多的信息。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原因,决定了不能这么干。

    事实上,现今一切广告理论、广告创作观念,都建立在这个原因上。

    第二点,消费者不关心(更没有耐心)。

    我就买个洗衣液,你还打算写一本书教育我么?说吧,一句话跟我讲清楚,我为什么要买你。是去污力超强,衣服洗完亮洁如新?是晒干后衣服不会硬得像僵尸?是不含荧光剂贴身穿更安全?还是价格实惠超大容量?

    消费者只会在那些决策风险高、代表自我表达、自己喜欢的品牌上花精力去搜集、研究信息。

    除以外绝大多数产品,消费者根本不关心你在说啥。所以你别废话跟人家讲那么多了,讲越多人家越烦。

    而很多烂广告,做得真的像产品说明书一样。那你现在买回家的东西,还会看说明书吗?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伟大的广告人、达彼思全球集团总裁罗瑟·瑞夫斯写了一本书《实效的广告》,在书中瑞夫斯首次提出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这一理论,拉开了现代营销的序幕。

    USP强调三点:

    1、每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一个主张,让其明白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可以获得什么利益;

    2、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的,是竞争对手做不到的或无法提供的;

    3、这一主张必须是有销售力的,强而有力地聚焦在一个点上,集中打动、感动消费者。

    即使企业老板想把产品的方方面面都告诉消费者,但你在广告中还是要讲一个主张、聚焦在一个点上、一个与众不同的点上。

    我在广告公司受训的第一课就是传播诉求要单一,追寻简洁的力量。

    USP向消费者传递的,就是产品的工具价值。比如我们举例说了无数遍的,安全之于沃尔沃、驾趣之于宝马、去屑之于海飞丝等。

    提出定位论的杰克·特劳特,对罗瑟·瑞夫斯对USP推崇备至。

    因为定位论向消费者传递的,也是产品的工具价值。本质上讲,定位就是USP的一个变种。

    这是我给定位论的“定位”。

    定位强调品类地位,而品类地位是品质的一大背书。销量遥遥领先的、畅销的肯定是品质最好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买?相信群众没错的);

    行业领导者、开创者、第一肯定是品质最好的(不然为什么人家是领导?相信权威没错的)。

    这是极朴素的消费心理。

    定位以品类地位背书产品的工具价值,所以我说它是USP的变种。

    定位利用的是庸众两大心理:1、迷信权威;2、追求从众随大流。

    USP反映在品牌打造范式上,就是mind-share branding理念分享型。

    它将产品的功能利益、销售主张变成一种品牌理念,持续向消费者进行灌输。

    比如最开始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它想给消费者建立的认知就是农夫山泉是绿色天然的、是山泉水(虽然它不是),这是农夫山泉的工具价值。

    然后农夫山泉就将“天然”变成一种品牌理念,持续地传递并分享给消费者。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美丽的中国,美丽的水”“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其实都是在传递天然这一品牌理念,并借以形成品牌整体印记和形象。

    通过集成了各种抽象联想的理念分享,完成在消费者心理认知层面上的整合,维护品牌一致性形象身份的输出,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

    mind-share branding理念分享型品牌打造,这是第一种管理消费者认知的范式。

    品牌的第二种价值就是个体价值,产品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的介质,呈现用户内心戏的媒体。

    为赋予品牌以态度、情感、个性、形象,为品牌建立个体价值。在整个广告业,风靡的是第二种品牌打造范式——emotional branding高感性品牌打造。

    自从20世纪60年代,广告教父、奥美祖师爷大卫奥格威提出品牌形象论以来,整个4A广告业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范式打造品牌,强调感性的价值。

    奥美如今的作业理念The big ideaL,品牌大理想,强调品牌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萨奇的作业理念lovemarks,强调品牌要成为消费者爱的标记。

    它将人们对一个产品的爱与尊重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成四个象限。低爱低尊重的是产品、高爱低尊重的是时尚、低爱高尊重的是品牌、高爱高尊重的是lovemarks。

    所以萨奇将lovemarks译作至爱品牌这是不对的,lovemarks本来就是为了超越brand的。但无论爱与尊重,都是感性价值的层面。

    李奥贝纳的作业理念HumanKind,强调品牌打造要基于人性,寻求人的参与,寻找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

    阳狮的作业理念Contagious ideas,强调通过大感染力的创意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对话,注意品牌的故事性、社会流行能力,品牌要与消费者共创。

    从这四家最顶尖4A公司的理念,就可以看出整个4A广告业对感性价值一面倒的倚重。

    如果你曾看过4A公司的PPT、听过4A公司的提案,你就能从他们的言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对感性的执着。

    由此,在广告业掀起广告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一边强调广告要传递理性的销售主张,一边强调广告要进行艺术的情感沟通。一边强调硬销,一边强调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曾经在某个项目上,与一个4A出身的同事发生争执,对方坚持广告诉求要讲情感,我表示反对,为什么一定要讲情感呢,这个品牌当前不适合谈情感。而对方的回应则是:做品牌就要做情感,不做情感,就不是在做品牌。

    我不禁有些愕然(虽然我也曾是4A出身的人。。。)

    情感是品牌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品牌的唯一和全部。

    品牌管理,其实就是在管理消费者认知。但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认知过程包括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想象等。此外,人的心理过程还包括情绪情感、意志、动机、人格等。

    品牌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

    那些持品牌一元论,将某一理论包装成神教,是唯一真理,唯一出路,唯一方法的人;言必称XX,其他理论都不值一提的人;认为消费者心智简单到喊一句口号就能占领的人。

    不是蠢,就是坏。前者是被人骗,后者则是想骗钱。

    不管怎么样,emotional branding高感性品牌打造,能在产品的理性利益外,增添感性利益。

    能使一个只有工具价值的产品,变成供用户自我表达的品牌。它是打造品牌的关键所在。

    这是第二种管理消费者认知的范式。

    理念分享型品牌打造的源头,可追溯到USP,传递品牌理念,建立工具价值认知。

    高感性品牌打造的源头,可追溯到BI品牌形象论,一直到1991年大卫·艾克出版《管理品牌资产》,为品牌管理建立系统性规范。

    高感性品牌打造,强调塑造感性价值,为品牌赋予情感、个性、态度、形象身份,从而使品牌具备自我表达的媒介价值。

    那么现在我们还剩最后一点要讲,如何使品牌成为群体共识、群体信仰,承载社会价值。

    对于消费者行为总体模型来说,消费者每一购买决策的做出,是基于其需求和欲望。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是从哪来的呢?

    它来自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即消费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这决定了他会对什么产品产生需求和欲望。

    而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又是从哪来的呢?它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

    内部影响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等。

    而外部影响则包括了亚文化、社会地位、参照群体、家庭等。

    电影《侏罗纪世界》中,国际基因科技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授意创意实验室采用不同动物的基因创造出了一头集力量、速度和智慧于一体的D-Rex掠食者恐龙。

    这头可怕的怪物在逃出实验室后,对所见的一切生物展开了无差别的血腥屠杀。

    即使凶猛暴虐如霸王龙,也并不会如此杀戮。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全新创造出来的新物种,D-Rex掠食者恐龙急于确认自己在食物链上的位置。换句话说,D-Rex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它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份焦虑”。

    作为群体性动物的人类,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身份焦虑,所以我们通过消费来确认自己是谁,确认自己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个急速变化的中国,我们每个人的位置感也在经历剧变。今天你觉得自己还是社会主流人群,转眼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得老远。

    当今中国似乎人人都焦虑,年轻人很焦虑,中年人很焦虑,老年人很焦虑,中产很焦虑,学生很焦虑,上班族很焦虑,企业家很焦虑,公务员很焦虑,明星大V很焦虑,自媒体很焦虑,微商代购很焦虑,投资人很焦虑,创业者很焦虑。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充满了焦虑感的盛世。

    只有品牌满足一个群体的渴望和焦虑,为自己构建一幅文化认同图景,这时品牌才能成为群体的共识和信仰。

    这种品牌打造范式,叫做cultural branding文化品牌打造。

    这是第三种管理消费者认知的范式。

    所以对于品牌管理而言,我们不仅仅要理解个体心理学,也要关注社会心理学。我们不仅要挖掘消费洞察,也要寻找文化洞见。知道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人们每天在谈论什么,人们害怕什么,又追逐什么。

    品牌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被消费者所认知产生的;品牌不存在于流水线上,而存在于消费者生活之中。它存在于mind之中,存在于emotion之中,存在于culture之中。

    品牌管理,就是管理消费者认知,那意味着我们需要管理三个部分,mind头脑、emotion内心情感、culture社会文化。

    当完成用户认知管理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与用户建立持续关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98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