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观察,我把劝酒分为3种情况:
第一种是“朋友酒”——通过喝酒这个“结拜仪式”相互认可对方。
就像古代两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换质子,就像电视剧里头经常演的歃血为盟,人们通过创造和共享不利条件,来确认彼此的忠诚。虽然很多人明知道喝酒伤身,但会觉得喝了一样的酒,就是同类人。
▲古代以酒会友,扩大社交圈
第二种是“权力酒”——更多是用来验证等级地位的。
比如上级会用酒来考察下级,看他是不是同一阵线的;而下级则会用酒来表现心意,猛喝几杯,就好像是拍着胸脯说“领导,你放心”。
第三种是“生意酒”——更多是利益的博弈和均衡。
大家为了利益凑在一起,大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在觥筹交错之间、几番博弈之后,达成一种均衡。事实上,一定量的酒精刺激,可以削弱人们心理上的自我防卫,然后增加信任、促进生意。
2
对于上面3种情况,大家是不是都碰到过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对所谓的酒桌文化深恶痛绝,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喝酒,更不是品酒,而是在灌酒。脸面上微笑应酬、胃里头翻江倒海,怎一个难受了得啊。
但尽管如此,人们好像还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相处方式,尤其是很多做传统企业的中年企业家,靠拼酒拼出人情和生意,在上了年纪后,身体多半都被喝垮了。
说白了,酒桌上劝酒,是关系社会和权力社会的一种投射。但在未来,以“酒桌文化”为代表的关系型社交将越来越弱。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观察到了两种情况。
3
首先,人们的交友方式正在从关系社交,转变为兴趣社交。尤其是年轻人。
单仁资讯每个月都会拨经费给各个部门,专供他们进行部门聚餐和活动。通过和公司的小年轻聊天,我了解到他们平时吃饭很多都是滴酒不沾的,更不会有什么劝酒猛灌的情况出现。
或许这跟聚会的场所和方式有关,你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怎样的聚会方式吗?
比如那些爱热闹的,会喜欢去轰趴别墅和轰趴公寓happy,一起玩桌游、唱K、甚至动手煮饭,其乐无穷;
比如有文艺范的,喜欢去安静的咖啡厅和餐饮式会所,一起品味美食和美酒,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拍照晒朋友圈。
再比如现在社群越来越流行,里头的人基本都是志同道合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链更加深入,不再只是通过什么喝酒吃饭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目标,所以交流起来也更加平等、顺畅。
像我们单仁资讯的牛商会,就属于学习型社群,大家都寻求互联网转型,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平等地交流和学习——爱学习、乐分享、讲奉献、共成长。
▲牛商会的表彰大会
4
其次,在信息越来越开放和透明的互联网时代,靠喝酒建立社交、获取信息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因为互联网完全可以发挥这个作用。
我之前介绍过这几年众筹咖啡馆很火,比如3W咖啡、车库咖啡、克拉咖啡等等。在这里,有很多互联网从业者:
有的是投资人,在这里跟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洽谈投资事项,对方会把自己的项目思路和盘托出;
有的是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或HR,约上求职者在咖啡馆里头面试;
有的是刚离职的技术型员工,说要在这里找个做市场的合伙人;甚至还有小团队,在这里整理思路,撰写项目文件。
在这样开放的场合里头谈工作,他们并不担心商业信息泄露,就是因为现在信息透明,并且产品迭代快,没有什么好保密的。
这就跟传统企业完全不同了,我曾经开玩笑地说:传统企业谈生意在酒桌上,互联网企业谈生意在咖啡厅。
5
其实,传统企业也是可以做到在“咖啡厅”里头聊生意的。当然,这里的咖啡厅只是一个隐喻,代表其他更开放的渠道。
过去,传统企业做生意往往基于“信息不对称”,所以他们喜欢在封闭的会议室,或在酒店包厢里碰头,达到两种目的:一是通过某个中间人结识到另外一个人,二是试图在酒桌上“推心置腹”,探听一些所谓的“商机”。
但现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其实都已经很透明了。
你想结识甚至获得人才,可以在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直接联系到TA;你想采购某个原材料,也可以通过网上获得报价;你想接到订单,并不需要去应酬,而是可以通过网络营销获得询盘。
▲现在是信息透明、信息共享
这也是我们很多学员一旦进行网络转型业务之后,就特别喜欢的原因,他们不再需要每天拼死地灌酒或者是没日没夜地去陪客户。
当然,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你要学会去利用互联网。
总而言之,我觉得那些越高级、越互联网化的企业和人才,越不需要应酬喝酒,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玩法。
事实上,文明和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酒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越低,更多是用在自我享受上(也就是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