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日本的企业流动率低,不少人一辈子就在一家公司工作直到退休。同时,日本企业的员工普遍喜欢加班,有时候晚上10点多在地铁里可以看到挤满疲惫的加班族。
说起来,日本的加班文化历史挺悠久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勤奋的工薪族”就成了经济成功的典范。
曾经日本政府出于对工薪阶级的健康着想,不仅增加工资,还设法把每周标准时间从48小时减少到40小时,有些公司也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晚上十点强行熄灯,但无奈加班文化根深蒂固,还是没能撼动员工加班的心。
▲因日本加班文化而诞生的胶囊旅馆
2
如果你是公司老板我估计你很羡慕日本这种加班文化,也想员工多加班、多做些事、多贡献业绩。
那怎么才能让我们员工像日本员工一样孜孜不倦地加班呢?
有人说中国跟日本不一样,中国的员工没有日本员工的自觉性。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方面有些成功的中国企业也做得不错,比如阿里巴巴。
阿里有它的制度,但是阿里团队的加班是非常自觉的。
就说阿里的销售人员,公司规定八点半上班但阿里的销售团队八点就赶到了公司。马不停蹄地拜访完至少八个客户后,还得来个销售夕会,给自己做一番总结,同时团队互相解决问题。
做完总结之后,又开始搜索潜在客户资料,为第二天的拜访做准备,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但好在阿里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销售人员都住在公司附近,为的就是让员工可以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
3
阿里员工为何能这样乐此不疲地天天加班呢?马云就曾说过,员工会离职,无非就是钱没给到位,或是心委屈了。反过来想,这跟阿里的加班文化势必有关。
我们先说说,钱如何给到位。
第一,阿里跟员工谈股权。
为了将每一个员工都紧紧和公司捆绑在一起,阿里内部有种激励制度,叫“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本质上就是股票期权。
一方面,每个员工得到的每份股份单位的发放要分4年逐步到位,也就是每年只授予25%,另一方面,每年员工手中所持受限制股份单位的数量会滚动增加。
这样一来,这种滚动增加的方式,使得员工手上总会有些尚未行权的期权,实际上就是帮助公司留住员工。
第二,跟员工谈福利。
在阿里,他们注重“结果”,认为奖金收入的高低要靠自己的努力,他们为努力鼓掌,为结果支付奖金和报酬。
也就是说,倘若员工热爱工作,那么加班越多,得到的掌声和奖金就越多。
你看,股权加奖金福利,让员工和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家共进退共发展。
▲阿里为加班员工提供的餐点
4
其次,说说阿里如何安抚员工的心。
第一,阿里重视人才,认为员工就是第一产品。只有员工团队大了,能力强大了,产品和服务才会强大,客户才会满意。
第二,重视员工想法,认为执行力的前提是“思辨”。许多团队的小想法,最后都有机会崭露头角。比如“双11”的构想,只不过是当初淘宝商城的团队想要做一个网上购物节,让消费者能好好玩一次,后来得到重视,演变成全民皆知的狂欢日子。
第三,相信员工,简短的审核流程的背后就是对员工的信任。比如,他们给加班的员工提供免费晚餐,但是享受免费晚餐并不需要上级的审核。
第四,关心员工,主张快乐工作,把兴趣融进工作。在阿里,因兴趣“扎堆”在一起的“同学”不计其数,有人在办公楼的顶楼开垦花坛种菜,充当公司的“菜农”,给食堂提供新鲜蔬菜;有人在“电影之家”为同事们放电影,他们乐于把工作当成生活。
你看,一个公司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加班文化,还得用真诚和真心打动大家。
5
当然,加班的前提,是领导得拿出诚意,和员工一起共进退。
张朝阳就讲过一件事。2005年阿里在收购雅虎的时候就曾约马云聊天,夜里12点马云终于赶来了,但只待了半个小时就走了因为要赶到公司去加班,在张朝阳眼里,马云就是个拼命干活的拼命三郎。
一个企业想要创新,必须得靠领导的激情;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得靠领导和员工一起工作一起进退。于是,马云用自己的以身作则换来了员工的共进退。
而这一切,就来自领导的危机意识。
▲马云和加班伙伴们一起奋斗
6
回过头,看看日本人的加班文化,其实很大原因是他们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才支撑着他们拼命工作加班加点。
当初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但日本人靠自己良好的教育水平、拼命工作,使日本6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后来经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那时绝大多数企业将近八年没给员工涨过工资,但社会治安却很好。
而这些给日本企业留下深深的烙印。松下企业的领导更是用“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激励着自身。
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激励着日本企业,让日本的企业家和员工拼命工作。
所以,想要让员工努力工作,不能只单方面要求员工去满足企业的要求,强行他们加班,更重要的是,要先让自己有危机意识,再把这种意识传达给员工。同时你要和员工共进退,在奖金、薪酬、福利各个方面也要满足。
我相信我们的员工也可以像阿里员工、日本企业员工一样自愿加班,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