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网,在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历程中,无疑是一朵“奇葩”。
随着近两年在线教育的勃兴,这家上海的低调企业从角落里一跃而站到了舞台中央,人们才发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家互联网教育企业的用户量大得超乎想象。于是,沪江网和它的创始人,开始在聚光灯下接受各方检验。
伏彩瑞,1979年生人,他的网名更为大家所熟知—阿诺。2001年,尚是大三学生的阿诺创办了沪江语林BBS,2003年沪江网上线,2006年以8人创始团队、8万元资金起步,开启了沪江网的公司化运营。
情怀与务实,精明与不乏想象力,是他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沪江网走到今天,与创始人的这些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但他显然还有更大的野心: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提到要做中国人在网上接受教育的入口。
如何能实现这个“野心”,我们不妨听听阿诺的“夫子自道”。
我们的优势是更懂用户
《21世纪经济报道》(下面简称《21世纪》):今年年初,沪江在组织架构方面进行了调整,专门成立了一个合作伙伴部门,为沪江向平台发展做铺垫。现在国内几家在线教育企业也明确提出要做平台,都强调要跟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沪江可以为合作方提供什么?
阿诺:这个问题肯定大家都考虑的,要不然你没办法胜出。我们之所以开始朝平台型方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瞬间决定的,是经年累月长期思考的结果。沪江在做网校这种B2C项目,做到第三年就发现存在一些弊端,资产中的内容量级不够。那时开始,我们很多内容都是合作的,是一种邀请式的合作,部分实现了类似京东店中店的模式。内容生产分包出去,把合作伙伴的内容放在沪江上,结果效果非常好,合作伙伴基本上一旦跟我们合作就不再离开,也可以让他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此外,由于沪江从创业之初就有广告模式,合作伙伴的基础一直都在,跟合作伙伴交流时能够很清楚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合作伙伴本身也没有能力独自去完成这个事,所以他们需要沪江这个平台。这个需求的量级非常大,从培训机构扩展到包括出版机构、传统体制内学校等相关组织。
再有,我们经过长期对学习者的研究,已比其他互联网教育从业者更懂得学习者心理。有人可能去搭一个平台,商家使用上也很便捷,但最大的问题:怎么让用户购买产品,怎么让用户通过使用产品学到东西,怎么让用户产生续报并长期跟随着这个品牌?这些事情我们已经琢磨很久了,从做网校时代算起到现在都已经有五年了。我们这么长时间学到的最厉害的本事,就是一旦各方面条件全部铺上,这个产品的规模是能够扩大的,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用户要什么产品的问题。所以我给到我的合作伙伴、机构、入驻者最大的支持,不是说我的平台是某个巨头做的,这个平台有多好用,或者说许诺他会有多大流量,不是的!我给他最大的支持,是辅导他学会怎样做互联网教育产品、怎么去经营。很多的机构尤其是中小型机构,它们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实在是太弱了,绝对不是给他开个淘宝店,他就能玩好的。很多人玩了半天,花了很多钱,最后全失败了。而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其实不难做。
最后一点,也非常关键,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沪江已经聚集了一批质量极高、学习氛围极好的用户。打个比方,我们用户1000个人同时上课,没有一个人骂脏话,甚至也没有人讥讽老师。但如果你换一个在线平台,哪怕只有100个人上课,不光有阴阳怪气的,甚至还会有很多脏话,这让讲课的老师很受挫,也影响到其他想听课的学生,这是很多平台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
《21世纪》:上面所讲的合作模式,更多是沪江搭建平台辅助中小机构。但现在国内教育领域最好的内容,应该都掌握在几个大块头手里,尤其是在K12(幼儿园到高中)领域,教材教辅都被几家巨头出版机构垄断。沪江在跟这些内容巨头合作时,自己的筹码是什么?
阿诺:沪江做了这么多年,有一个特点,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名师,也不会把老师的大照片在网站上放得到处都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有点反权威吧。我认为,互联网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突破与颠覆,最重要的是用户说话。
我们长年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只要能够存活下来的小机构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但这些小机构的问题是每家只有一两个牛人,自己赚点钱没问题,但基本做不大。他们最开始很可能是从大机构出来的,也可能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总之一句话,类似的小机构星罗密布。从这一点上,你说资源到底有没有被垄断呢?这些小机构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他们也不用什么大出版社的教材,可是学生跟着他学就能学好。哪怕是中小学教学,看似家长很在乎老师教材,其实家长更在乎你讲的是不是有道理,能不能说服他;用了之后有没有效果,孩子是不是喜欢。不是说你老师多有名,我就来,他是结果导向的。
我们过去没有资源,所以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建立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我怎么做。这两年情况变了,所有资源都向我们嫁接,现在全中国的教育出版社几乎都在跟沪江合作,包括人教社这样的巨头,合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最终我们还是以用户为准。
《21世纪》:所以,现在沪江做平台的心态就会相对超脱些,无论是针对大机构还是小机构开展合作。
阿诺:对,因为我们有用户,我不用上赶着如何如何。当然了,我自己也会主动发出邀请,发出邀请代表尊重,但尊重并不代表着非得死乞白赖去求对方合作,没必要。能够给我们机会的,是因为我们有用户,我们有效果,我们有口碑。
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尊重这些合作伙伴的,如果他们真的转型,或者选择跟我们深度合作,是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事情来的。他们拥有充沛的资源,不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研发资源都非常好,但受制于体制以及传统思路,靠他们内部的自我革命很难成功。所以这块市场也很广阔,大量机构待转型,光这个转型所产生的GDP也是非常惊人的。
《21世纪》:未来当你的内容提供商越来越多出现在沪江的平台上,你的网校还自己做内容吗?
阿诺:我们想法很简单,能够别人做的,我们自己就不做。每一家如果都能跟我们开展深度合作的话,可以让我们更轻快一点,这个道理我们是非常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