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凯捷咨询调查了400个对AI(人工智能)技术有着不同应用程度的国际零售商,并参考了全球规模前250位的零售商的公开数据,据此发布了一份名为《打造零售超级之星:如何跨领域用AI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机会》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2018年有28%的零售商都在使用AI技术;和前两年相比,这个比率又增加了,2017年有17%,2016年只有4%;AI还帮71%的零售商增加了职位,近七成都是高管级别。凯捷预测,AI技术可以帮零售业增加3000亿美元的收益。
在AI的世界里,时尚产业虽然初来乍到,但也绝对算是积极分子。
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16年“科技与时尚”Met Gala的反光面料和LED裙子,到如今,许多品牌用算法模型和大数据,进行服装属性识别、智能搜索同款和趋势预测分析等。这是个不小的进步。
只不过,想凭借AI赚钱并非那么容易,能熟练和恰当利用这项技术的零售商比率反而在下降。2017年时,10个零售商中约有8个都表示,自己的数据系统可以承载AI应用,但今年只有58%的人敢这么说。而真正对AI技术有产品蓝图的零售商,也在一年间从8成掉到了4成。
正处于AI应用起步阶段的时尚业更是如此,AI在业内的爆发反而像是一种虚假繁荣。虚拟试衣镜、试妆镜虽然新鲜,但鲜有客人主动使用,算法推荐也并非全然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到头来还会被质疑是“科技噱头”。
凯捷全球消费品零售副总裁Kees Jacobs在报告中提出,虽然国际零售商都想尝试AI,但一定要考虑用户体验,不要为了追求投资回报率而赶热度。
最近,设计与创新咨询公司Fjord发布了年度趋势报告,刚好指出了时尚业与消费者需求切合的三个要点。即重视AI、突出个性化和加强环保措施,而后两者对于AI应用来说也有参考价值。
Fjord联合创始人Mark Curtis认为,AI需要继续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大公司的运作几乎都建立在规模和效率上,导致它们一直在向消费者提供同样的东西,”他说,“比如Inditex,尽管它供应链很快、产品很多样,但根本上来说,还是在无法脱离这个问题。”
他以Burberry、DKNY等想要进入穆斯林市场的欧洲品牌为例,认为这些公司想要打开新市场,仅有顾客的年龄和性别的数据是不够的。“定制化的理念成为重点。消费者想穿什么、买什么、财务状况怎样、甚至怎样旅行,这些观察角度都很重要。”
此外,时尚界频繁使用AI模特和虚拟人像来营销的做法也要谨慎一些。
近期,Instagram上有18万粉丝的虚拟网红Noonoouri被天猫请去看Valentino大秀、Balmain选了3个虚拟模特作为广告大片的主角、Prada和蕾哈娜的化妆品牌Fenty Beauty等也曾聘请虚拟网红、模特出镜,甚至还让它们参与现实中的互动,增强电脑合成角色的真实感。
Curtis认为,消费者与AI角色共存,未来必定会引发一场关于真实性的辩论。“不过人们最终会接受,因为这是一种品牌削减成本的办法,并且能更符合品牌需求来创建角色,”他说,“但我并不是说,这一定是件好事。”只是如何平衡好现实与虚拟,是时尚品牌们去思考的课题。
除了这两点,时尚品牌还可以思考怎样用科技对可持续发展做贡献,Fjord的趋势报告中把这一点称做“时尚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尚产业作为污染最大的产业之一,环保是个艰巨且长期的任务,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了,谁也逃不脱。“尽管时尚业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很难被称作是一个榜样。”Curtis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