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回顾总结近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看似平淡的行文,其实对于最近市场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均进行了或明示或暗示的回应。比如:快到半年节点了,市场流动性还好吗?美联储加息我们跟不跟?社融下降那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
预期管理做得棒棒的。
先来看几个要点:
1、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2、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3、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4、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减少资金空转,平稳有序去杠杆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基本平稳,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所下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哪些表现?上周央行发布的数据说明了一切:
上述负责人介绍,从M2和信贷增速看,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长8.3%,增速比2017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实体流动性整体趋于稳定。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小微、涉农领域贷款投放加快。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看,1-5月份增量7.9万亿元,同比少增1.44万亿元,主要是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有所下降,债券市场融资有所减少。
“综合考虑季节波动、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上述负责人称。他同时指出,总的看,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减少资金空转,平稳有序去杠杆。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企稳。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去年底的接近4%下降到3.6%左右。
2018年5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72%、2.82%,比上年同期低0.16和0.11个百分点,年初以来累计下降0.20和0.29个百分点。
债市风险可控!
对于债券市场,央行上述负责人指出,债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以来,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回暖,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尽管出现了一些实质性违约事件,但近期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是加强市场纪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体现,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不高。
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663亿元,占余额的比重为0.39%。
而且,债市背后,是整个中国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生产面指标稳中向好,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
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将保持平稳健康增长的中长期良好趋势。
下一阶段怎么做?
央行上述负责人介绍,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是一个新表述。实则,伴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愈加复杂,宏观调控部门对于外部环境的观察、研究、监测也越来越细致和专业。
这位负责人透露,人民银行成立了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去杠杆的边际力度应逐步趋缓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15.19 -8.71%,诊股)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指出,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趋紧,现在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标志就是社融增量下跌。但是,货币政策不应就此放松,否则金融去杠杆可能前功尽弃。
“当然,去杠杆的边际力度应逐步趋缓,相较于此前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可更多地考虑相机抉择,使货币政策更趋稳健中性,可运用定向降准、MLF等量价工具进行调节。”盛松成指出。
其实,这在前期央行降准、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行动上已经有所体现。央行6月1日公布将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的包括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和AA级公司类信用债券,以及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盛松成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结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杠杆过程中的结构性调整,同时实际效果也使市场流动性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