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生态、数据与入口,微信与手机厂商的三场战争

       2018-03-22 2680
    导读

      将硬件与软件再次带到对立面的,是一场十个手机厂商共同站台的发布会。  这十家厂商是华为、OPPO、vivo、小米、金立、联想

     

      将硬件与软件再次带到对立面的,是一场十个手机厂商共同站台的发布会。

      这十家厂商是华为、OPPO、vivo、小米、金立、联想、中兴、魅族、努比亚和一加,加起来国内智能手机保有量近10亿,每年近4亿台新增发货。

      能够把这十家公司凑在一起的,是一场被外界解读为瞄准微信“小程序”的战争。在发布会上这十家厂商共同推动了“快应用”标准和平台,所谓的“快应用”指得是用户无需下载App,应用服务都在云端,它偏重于轻程序,比如ofo、滴滴打车等,即用即走。

      是不是听起来就与“小程序”相似?

      “相爱相杀”的手机厂商与微信之间微妙的关系终于一次性地浮出了水面——微信已经成为手机上的超级应用、必备入口,而所有软件都必须依托于手机硬件存在,彼此之前少不了合作,但竞争正在潜滋暗长。手机厂商与微信之间的协商、妥协与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

      生态之争:“打赏事件”背后与苹果的竞合

      “小程序”一开始推出,就被认为会挑战系统商,尤其是iOS系统。很多人会忽略的一点是两者用户体量几乎相当:2016年年中,苹果公布的iOS用户数量超过10亿,而微信用户的总量也已经超过9.8亿。同时作为入口级的应用程序,微信用户的行为非常活跃,而随着微信内部功能的丰富与完善,用户停留在微信内所进行的行为越来越多。

      而微信与苹果的摩擦正好开始于去年春天,4月27日晚间,微信突然关闭公众号打赏功能。

      事件的缘起在于苹果通过更新《App Store审核指南》强行要求所有APP内打赏行为必须走IAP。IAP,就是 in-App Purchase「应用内付费购买」,而微信内公众号打赏功能被苹果认为符合IAP中解锁交易一项,需要向苹果支付30%的抽成。后来这一规则被称为“苹果税”。

      与微信一同被盯上的还有直播平台,不过在直播平台开始服软的情况下,微信从未松口,双方进行多次沟通无果之后,微信选择暂时“下架”打赏功能。

      某平台互联网支付产品经理向搜狐科技表示,“ '苹果税' 实际是对superAPP的一种反制”。微信没有接入IAP,小程序中的付费行为和公众号中的打赏等行为绕过了苹果平台,这让苹果感到不安。这意味着拥有流量分发的微信正在削弱苹果缔造的生态,由此“苹果税”的出现将能够让微信这些巨型APP不得不臣服于苹果的生态之中。

      而对于微信而言,打赏意味着背后对接的庞大的内容生产者和用户群体,一旦接入IAP,那么微信将不得不进一步裹挟进苹果的体系中,微信内部的生态将被一招捅破。

      双方的接触与互动从未停止,表面上的和气背后都是暗暗的较劲。5月份马化腾在投资人会议上回应“打赏事件”时表示,这实际上是一场误会:“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不过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

      诚然,边界的模糊正在成为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产生摩擦与纠纷的关键。10月23日,微信通过赞赏码的方式巧妙地恢复了打赏机制,这一战基本来讲,是微信赢了。

      数据之争:荣耀Magic引发的口水仗

      生态之争依然围绕的是系统层的问题,而与硬件为主的终端手机厂商的摩擦在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让终端手机厂商通过系统或软件层的方式触及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数据。

      丰富的用户数据成为微信极具价值的潜在资产,通过搜索、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乃至地理位置信息,微信触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中国用户使用时长最长、最频繁的软件。2017年11月微信团队公布的数据则指出,截止到2017年9月,每天有380亿条消息从微信上发出,日均登陆用户超过9亿。占据中国用户三成使用时间的微信自然不会避免成为手机厂商关注的一环。

      但首先按捺不住的是微信。2017年8月初,外媒报道称腾讯向监管部门处正式投诉华为,认为华为的相关机型已经涉嫌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腾讯的数据,而且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而华为则认为产品通过检测,不存在争议。

      据FT中文网报道,双方曾在8月11日进行过一次内部交流,但并未达成共识。工信部也出面调停,公开回应表示会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这是微信与手机厂商第一次正面爆发围绕数据的冲突。两大巨头围绕的焦点是2016年底荣耀发布的一款产品荣耀Magic。依托人工智能,MagicLive能够分析用户的各种行为和数据,为用户实现“应用调用应用”。因此不仅微信,包括QQ等在内,数据都会成为Magic系统智能分析的对象。

      比如,荣耀Magic的智慧引擎可以从QQ聊天记录中生成日程、跳转餐厅地图,也可以分析近期浏览的腾讯新闻从而推荐相应的影视剧内容。

      荣耀Magic展示了华为等终端厂商试图整合软件与服务的野心。随后,对软件服务的整合成为了终端厂商与第三方合作的趋势。包括小米、锤子、华为等厂商在发布会时,已经越来越不避讳系统中整合的功能更是与第三方合作实现,这些功能甚至成为与其他厂商展开竞争的的差异化关键。

      2017年8月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赞了华为的技术实力,称Magic的本意是好的,从技术上说AI可以带来高效。丁珂认为,Magic引发的争论,是两家公司的“理念不同”。

      而在9月初荣耀V9青春版发布会之后,荣耀总裁赵明向搜狐科技强调,荣耀坚持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数据是属于用户,不属于荣耀Magic也不属于各个互联网公司或者是云平台。

      入口之争:十大厂商发起围剿

      实际上早在荣耀Magic事件爆发时就有行业内人士指出,荣耀Magic的人工智能系统对腾讯利益的触动远非用户数据或隐私权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互联网服务入口这一重大核心利益,对腾讯构成了战略性的威胁。去年事件爆发之后,搜狐科技也从荣耀有关内部人士口中得到对这一说法的认可。荣耀内部人士表示,微信也在尝试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集合到自己的服务平台上,因此尽管路径不同,但荣耀Magic的确成为了腾讯的“眼中钉”。

      不过到了这一年,主动进攻方变成了手机厂商。

      回到文中一开始提到的十大厂商站台的发布会,能够让十家在手机市场拼得你死我活的手机厂商和气融融地坐在一起的,是打造“快应用”标准,推动移动应用新生态这件大事。

      什么是快应用?公众号「小米开放平台」当天的推送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TML 5 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这个说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些都是微信小程序的卖点: 同样使用前端技术栈,同样具备HTML 5 与Native App 的双重优势,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和快应用,也皆可以「即点即用」。

      这一描述与微信的“小程序”几乎一致。快应用与小程序都简化原有APP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基本使用操作,但打开更为迅速、产品更为便捷。

      在19日vivo X21发布会上,快应用也已经成为系统的卖点之一,被内置于Funtouch OS 4.0之中。在此之前,小米推出过「直达服务」、魅族推出过「快捷应用」、金立也推出过「秒开应用」,应用的便捷到达和系统层的整合分发,已经成为所有厂商在推进系统升级时共同选择的一个战略性方向。

      应用的分发无疑是手机厂商想夺回的一大重点。除开头部应用之外,中长尾应用的下载已经出现瓶颈,由于“小程序”的出现,原有的这些应用的数据与资源被微信夺走,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流量的大量真空将无法进一步把握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而无法推动使用体验的升级,因此“快应用”的出现势在必行。

      目前,“快应用”与“小程序”之间的竞争还需要留待市场的检验。一位为软件商提供“小程序”编写的团队的负责人告诉搜狐科技,“不管是微信小程序还是快应用,对我们来说就是降低用户使用服务的成本……快应用和小程序还蛮兼容的,我们会给所有生成小程序的都自动生成快应用。”

      不过“快应用”有两大优势,第一,入口位于搜索框和AI推荐,更浅更易到达;第二,各厂商的流量扶持计划将逐步展开,推动“快应用”的发展。不过“小程序”所基于的微信的强社交属性与分享需求,也将继续维持“小程序”的活跃与价值。

      “平台怎么看,我们不关心,用户只要选择一个来用就好了。”上述负责人告诉搜狐科技。是的,这就是一场“神仙打架”,十家手机厂商和微信都不好得罪,两者的流量也都不应该失去,因此第三方软件商并不会一开始就做站队,手机厂商试图把持的“快应用”与微信平台中的“小程序”将会长期共存。

      所以在未来,可能你的手机上可能真的不会再有摩拜、ofo这样的APP,但它将长期默默地存在于你手机的相机中以及你微信的小程序应用栏里。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85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