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10月末,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75家,相比9月底减少了29家;10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有54家。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网贷行业整改接近尾声,退出平台数量将会急剧增长,投资者需格外谨慎。
成交量持续下降
记者注意到,P2P行业已连续3个月成交量环比下降,从7月的2536.76亿元下降至10月的2183.94亿元。
网贷之家研究员陈晓俊认为,这主要是“国庆小长假”的季节性因素,叠加部分地区限制平台规模增长所致。
数据显示,10月份,成交量排名全国前三的北京、广东、上海地区,环比均处于下降趋势。据了解,监管要求各省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治期间辖内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随后,上海、广州等多地平台收到“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业务规模不再增加”的监管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3个月成交量环比下降,但7月至10月的成交总量同比增长了26%。
贷款余额亦稳步提升。截至10月末,P2P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1663.5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808.67亿元增长71%。
另一个向好迹象为网贷平均借款期限相比去年同期拉长1.16个月。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监管层明文禁止期限拆分,使得期限拆分乱象有所好转,这几个月行业的平均借款期限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拉长,这也是贷款余额稳步增长的原因。
三类平台聚集风险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末,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75家,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79家。多位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专项整治渐入尾声和备案工作的启动,难以完成整改转型的平台将会加速退出,退出平台数量将会急剧增长。
方颂认为,在监管政策逐步落地的过程中,有三类平台要慎投。一是活期或定期理财计划,这类产品存在期限拆分和错配的嫌疑,平台流动性风险较大,且大部分活期和定期理财计划产品无明确的投向和实质的项目信息,涉嫌非法集资风险。
据记者了解,这类产品在操作流程上, 往往是投资人在投资后才能看到平台提供的投资列表。这违背了“网贷平台应在出借人确认向借款人出借资金前,向出借人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项目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等信息”的监管要求。
第二类是借款超额平台。监管层规定“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方颂表示,“超额”是重点整治的现象,也是网贷平台备案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互金专项整治已接近尾声,若平台仍在发布超额项目,在整改期内完成整改的难度较大。
第三类为迁移注册地或注册新主体的平台。随着北上广深网贷监管政策趋严,部分网贷平台有意通过迁移注册地至二三线城市谋求区域制度性套利;也有部分违规业务较多、难以整改的平台,通过注册新主体逃避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