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e & Gabbana 2017秋冬系列广告 图片来源:ytimg
以时尚论坛起家的知名线上媒体The Fashion Spot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模特多样性的报告,这份报告基于今年时尚品牌的秋季广告进行分析,从种族、年龄、身材等多方面对比了模特业的现状和过往。
报告最后发现,这一季的秋冬广告显示出了比以往更强的审美包容性,可谓是十分“政治正确”的一季。
研究人员对现在已经发布的187个不同时装品牌的秋冬季广告进行了考察,其中涉及457位模特,他们中的大多数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曝光机会:不是登上了杂志9月刊,就是出现在时尚或美妆品牌的官方宣传中。
虽然这些细分领域间有选择模特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品牌和出版商们给了不同背景、肤色的模特以更多机会——其中,非白种人模特的占比为30.4%,比同年春季广告高了5.9%,也比时装周T台的表现好得多。
从2015年开始,模特产业的人种多样性就逐渐在提高,增速相对稳健。不过纵观最知名的广告,会发现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模特新星还是大多数为白人,比如Bella Hadid、Gigi Hadid、Taylor Hill等等,同级别中只有Adwoa Aboah不是白种人。
除了肤色外,性别歧视的现象也在减弱。跨性别模特似乎正迎来他们的好时候。The Fashion Spot抽样了4个广告,其中出现了6个跨性别人士,而整体来看,50个广告中大约有14个跨性别模特——这已经是该行业发展至今的最高表现。
Dolce & Gabbana 2017秋冬系列广告
Coach 2017秋冬系列广告
Helmut Lang 2017秋冬系列广告
不过相应的,报告还展示了几点仍需加强改善的地方。在模特身材、年龄上,时尚行业依然偏向于传统审美,也就是时尚界永远绕不开的审美标准:纤瘦、年轻。
近年来,大码女装 市场因为 高增速赢得了关注,然而在主流时尚行业中,大码模特在这一季秋冬广告中的出镜率反而有所下降。The Fashion Spot发现,457个样本中只有10个大码模特参与了试镜,占比为2.2%,比春季下降了0.1%。
在平面广告中使用了大码模特的品牌有意大利的Dolce & Gabbana、英国的Vivienne Westw ood等。并且,参与广告的两位大码模特——Alessandra Garcia Lorido和Emma Br eschi都不算特别有名的模特,前者的Instagram粉丝数为4.71万,后者只有1.13万。
这意味着品 牌方已经认识到只重视门面的风险,而是改而以市场为导向,因此他们需要加入一些真正能指导消费者购买的营销素材。
另外,对于年龄上的包容性也在提高,这一季广告中,50岁以上的模特比率提高了,三、四十岁的成熟女性也有了更多的试镜机会,看上去品牌们已经有了不再偏心年轻女孩的意识。
但是,大龄女性们最终能登上大幅广告片的几率还是低的。对比而言,各品牌的2017秋季广告在年龄包容度上的进步较小,当The Fashion Spot于2015年开始追踪这一趋势时,会发现每一季都会多出两三个大龄女士的面孔,但这在大比率的提升上作用很小,并且摄影师总喜欢喜欢让这些年龄较大的模特被一群年轻姑娘簇拥着,有一点说不出来的“奇怪”。
图片来源:The Fashion Spot
根据这几个研究标准,报告最后也评选出了几个在模特多样性上表现较好的品牌,其中包括Coach、Saint Laurent、Christian Dior、Helmut Lang、Sisley、Philipp Plein和Gap等。
其中,Coach和Dior选择的模特中都有67%为有色人种,这两个品牌的创意总监在试镜中也面试了不少多元化背景的人,而Gap的创意总监Edward Enninful则每面试10个人,就有9个为有色人种。
这些尝试都不是刻意而为,时尚品牌广告的多样性也是大势所趋。在时尚生意竞争加剧的阶段,光靠造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起屈从传统审美,时尚品牌们更愿意花时间寻找个性化的顾客代表,他们无关年龄、身材和性别,而关乎自我主张、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或个人品牌的塑造。
就像今年二月,现已加入Helmut Lang的Shayne Oliver(Hood by Air前创始人暨创意总监)告诉Vogue的那样:“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的显示,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学习拥抱它。我爱时尚梦幻的一面,我是真的喜欢,但为了创造这种梦幻,我需要先把所有愿意穿这些衣服的人都集合起来,因为他们才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当我把一个超模弄进秀里,那我很可能会忘记我自己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我们自己的明星,因此多样化的广告并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