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受质量价格双重打击 “明码实价”将成家居建材新趋势

       2017-08-26 2180
    导读

      在家居建材行业,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是他们考虑购买的重要原因,然而就这两点在行业里就出现了不少问题。家居

       在家居建材行业,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是他们考虑购买的重要原因,然而就这两点在行业里就出现了不少问题。家居产品价格普遍虚高,甚至有些商家打着“促销”的牌子实则哄抬价格来欺骗消费者,在质量上不少不良奸商甚至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这究根到底是企业受利益驱使导致的诚信缺失。如此下去,消费者将很难对家居企业产生信心,这对家居产业的发展将形成一定的打击。

      涂料产品质量堪忧害惨消费者

      家居行业长期以来存在质量与价格虚高的问题。以涂料产品为例,涂料产品作为生活必须品和耐用商品,既与我们家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使用时间长、购买频次较低、单位价值较高。由此成为不少不良厂商投机取巧、牟取暴利的谋生工具。专业人士介绍道,由于涂料在外观上普通消费者无从分辨真假且施工周期长,甲醛、铅、苯超标等关乎生活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产品问题通常要在实际施工时才有所察觉。如果有商家为节省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涂料“为虎作伥”,那可能要等业主入住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发现问题。

      商家以“促销”为手段提高价格扰乱市场

      由于前些年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家居建材的整个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各个企业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建材品牌为了快速抢占全国市场急速布点,而且为了抢夺消费市场常常以“折扣”“优惠”为促销手段,三天一小促销五天一大促销,以低价格来诱惑消费者购买商品。结果造成家居市场价格不统一、恶性价格竞争的紊乱局面。

      据了解,一款商品上市,其价格成本主要受原材料、人力成本、店面租金等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域经济水平的差异,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亦有所差距,因此,不同区域的产品价格也会有不同。

      事实上,一直以来家居建材市场的关注度低、品牌辨识度低,生产成本和价格信息不透明,这就给许多商家造成了可乘之机,扩大利润空间。所以,如果一旦实行明码实价,家居建材的商家们就等于亮出了企业的底牌,在竞争上就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基于以上情况,家居建材行业推行明码实价难度相对较大。

      “明码实价”将成为家居行业新发展趋势

      从近几个月了解的情况来看,家居建材行业的基本情况与家电行业差不多,都是以租赁卖场为主。家居行业要想实行统一的明码实价,不仅需要商家的配合,关键还在于卖场本身。

      一位知名业内人士指出,家居行业的商家多依托于卖场生存,但卖场对商家却实行“放羊式管理”,对商家定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认为,家居卖场要向家电卖场学习,制定自家行业的‘适用规则’,同时作为卖场也应该拿出自己的强硬态度,“在开店之初就制定好自己的规章制度”,不能明码实价的商家就出局,这样才能保证明码实价真正推行下去。但是这个过程异常艰辛,如果做不好,会适得其反。”

      经历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之后,消费者对于明码实价的接受亦需要时间。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消费者还沉浸在讨价还价的乐趣中,明码实价必须一步一步来。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明码实价”模式想要在家居建材行业内普遍实行,还有一定难度,但从长远看,“明码实价”并非不可行。虽说采取了明码实价,但一些消费者对于没有折扣心存疑虑,需要销售人员做好解释工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和市场的打磨后,“明码实价”模式将会成为家居建材行业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

      后记:

      生意场上的你争我夺,激烈竞争是正常的,但如果最后的牺牲者变成了消费者,那么就违背了家居企业搞好产能的初衷了。家居企业想要做大做好,必须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保证货真价实是赢取消费者内心偏向的重要保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家居行业将要重新整顿洗牌,慢慢实现产品明码实价、质量过关的目标,这将会成为家居建材行业的一种全新发展趋势。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525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