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第一批5G手机雷声大雨点小背后:手机产业链话语权迁徙

       2019-03-26 1800
    导读

    虽然在此前的巴展(MWC大会)上,某手机厂商顺势发布了5G手机,近一个月过去了,3月21日,这家手机厂商却并不着急真的推出上市,不

    虽然在此前的巴展(MWC大会)上,某手机厂商顺势发布了5G手机,近一个月过去了,3月21日,这家手机厂商却并不着急真的推出上市,不少已经发布5G手机的厂商也都在观望,他们看到,目前5G牌照还未下发,5G还未商用,即使推出5G手机也没有市场。

    “这不是我们手机厂商的战争,而是基带芯片厂商高通、华为海思、三星、MTK、英特尔之间的竞争。”另一家手机品牌高管刘旭对经济观察报说,5G的关键两点是计算和通信的融合,他们也都具有这两块完整的能力。

    对于5G的商机,手机终端厂商也早已进行相关预判及布局,在今年MWC大会期间,华为、三星、小米、OV等品牌厂商纷纷发布或展出第一批5G手机。

    进入5G时代后,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逐渐展露光芒的华为海思这张王牌。市场上对其能否搅动当前局面且超越高通充满期待。

    高通、华为、三星纷纷布局5G芯片以抢占话语权,各自优劣势都比较明显,而未来谁是新的霸主还是未知。随着5G的逐步成熟,未来基带芯片和手机厂商肯定会经过更严格和更多样化的挑战,这考验的是谁的5G解决方案会更有竞争优势,毕竟让用户为一个成熟的产品买单才是正题。

    话语权

    手机市场就是一个江湖,话语权一直在品牌、渠道等各个环节间传递,“十年间完成了一个轮回,2019年开始回到‘原点’。”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陈丰伟对记者说。除等待5G牌照和5G真正商用,手机厂商确实话语权不多,更多的话语权都在上游核心元器件供应商手中。“5G手机是以芯片为导向的格局,芯片就像一栋大厦会有很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不同功能。”业内专家如是对记者形容。

    大部分手机厂商需向高通等购买5G芯片,而这就类似于“购买一栋楼你是搞不懂每间房的作用,就需要一个指引,芯片公司和手机厂商的研发团队要通力合作,才能作出一个非常理想的参考方案”,一旦这个参考方案出炉,未来5G手机可能都会依此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进。“但高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在第一波,绝大部分的手机厂家是没办法做5G手机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说。

    在今年的MWC,高通称已有超过30款5G终端正在设计中。而基于和高通的合作,三星、小米、LG、中兴、努比亚品牌都纷纷发布或展出了第一批5G手机,OPPO、一加、索尼也展示了5G原型机。

    不同于上述手机厂商,在此期间,华为推出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X,搭载了其自研推出的5G基带芯片。

    孙燕飚表示,“未来5G手机将是由芯片为导向的格局,呈现三星、高通、华为‘三足鼎立’局面”。

    华为在5G方面的技术不在于芯片一项,IT独立分析师唐欣对记者说,但其却胜在从网络端到芯片再到终端的产业链整合优势,技术落地能力更强。三星也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工艺,且同样有很好的布局硬件产业链。

    刘旭对记者形容,目前为止华为海思只提供给自有品牌用,其自有产业链能力类似“英特尔+苹果”组合。

    陈丰伟回想起2G时代,用户可选择的手机品牌不多,是以诺基亚、三星等品牌为主导,下游国代商、代理商、渠道商都要听从,手机厂商出一款新产品,谁拿到了就会赚钱。随后还出现天音这种传统国代商,通过代理品牌产品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中间商”,所有渠道商、厂商开始通过他,跟着走。期间国美、苏宁等大渠道话语权也在加重;在2G转3G时,运营商为拉动智能手机发展以及流量增长,给手机进行补贴,所以到3G时代是运营商的天下,和运营商合作良好才能保证销量。随后,进入电商时代,小米、荣耀通过自有电商平台销售,当大家已形成线上购买习惯时,天猫、京东综合电商平台的话语权变重。

    时间再往后推移,运营商补贴开始降低,线上流量触顶,OV这种渠道型的厂商通过控制末端销售店,加重话语权。“发展到4G市场的成熟区时,大家的机会就变得一样了。”陈丰伟说。到5G时代,芯片、柔性屏等核心元器件都把控在少数的公司手上,变量便如此发生。

    抢跑5G

    5G时代拥有很强的技术储备更重要,这意味着对终端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通信行业5G专家邹学勇对记者说,“各厂商之间比拼的,一是5G手机设计使用的体验感;二是整合的内容丰富性;三是性价比,全面普及5G手机,若能做到千元机则更具优势。”

    而随着不同品牌的速度、拍照等核心体验趋于一致性,大家更多比拼的是品牌、渠道和服务能力。唐欣说,5G的推广不仅体现在上游5G网络对手机性能的影响,还有下游5G手机产能影响。

    近年来,华为除拥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优势外,5G方面的技术专利储备也将体现在各种终端、性能体验和成本上。同时,华为业务在国际上表现突出,且已有很多国家采用其设备。近期,据法新社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反对将华为排除在该国5G网络建设外。巴西媒体报道也称,美国希望说服其他国家在部署5G网络时放弃中国技术。巴西科技部部长庞特斯表示,不会对中国技术进行任何抵制。“毫无疑问,在5G领域中国已占据重要位置,而国产5G手机一定会抢占先机。”唐欣说。三星与华为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华为、三星研发芯片主动性会多一些,但能否经受未来量产等考验也是问题。”

    据IDC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额排名前五的是苹果、OPPO、vivo、华为、荣耀,小米排名第六。3月14日,小米商城官方发布公告称,因备货量不足,取消了原定15日上午的开售。而小米解释是因各平台预约量大,正在全力备货。

    但市场不乏对小米备货出现问题,是因背后供应链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的质疑。通信独立分析师付亮对记者说,“小米已开始显现后劲不足的弱点,尤其是技术储备不足在市场上略显疲态。”一位在手机行业从业20年的经理韩玉告诉记者,小米现在比较危险,“企业快速发展时,可能靠一招两招就可以维持,但企业是缺乏体系和积累的,现在小米已进入成熟期,最终拼的还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实力。”电信行业分析师陈志刚称,小米“性价比”路线将遭遇巨大挑战,未来华为和小米的格局极有可能是华为向上、小米向下,小米可能会变成一个低端品牌。

    “现在OV考量市场回报更多一些,还是偏保守,建议应更加积极的备战5G。”韩玉说,“在2G转3G时,差一点就出现严重问题,当时,OV的2G手机卖的不错,便判断还可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想到3G手机快速被用户喜爱,便积压了大量2G手机库存,而3G储备又不够。吃一堑长一智,4G时代OV毫不犹豫的积极备战,产品迅速提升性能。”

    而谈到在5G领域还未发声的苹果,多位专家称仍看好,“苹果不是要把这个领域放弃,是基于对整个供应链判断,该领域成熟还有多个环节需解决。”付亮说。陈志刚说,“苹果仍是强有力、地位稳定的一个终端厂商,虽然现在大家感觉其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占比下滑,但不该怀疑其会在5G延续下来的基因和创新势能。”韩玉称,“苹果研发产品至少需1-2年的周期,别的厂商可能6个月就研发一代产品。”

    5G手机的未来

    现阶段各家终端产品核心卖点趋于一致,为化解难题亟需“新卖点”,恰逢5G概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5G手机最大的区别是网速加快、极速体验、折屏盛行,手机和平板融合一体;而大家对产品的期待,除了火爆的“折叠屏”模式外,还将有VR、AI、流媒体等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全方位体验。

    “如果没有5G的快速迭代,我国手机销量肯定还是会下降的。”陈丰伟称,过去,市场体量可养6个第一阵营的品牌,如果销量一直没有大的起色,肯定会有厂商掉出第一阵营。而5G时代一个预判是“大量的换机”。如果市场规模仍可保持两三年前的状态,第一阵营保持5-6个品牌也是正常的。据IDC数据显示,随着5G手机逐渐普及,智能手机销量将逐渐攀升。今年5G手机出货量670万部,仅占总出货量的0.5%。到2023年,5G手机出货量将达总出货量的26%。

    付亮说,现在各厂商虽推出了5G概念机型,但也不能在几个月内大批量生产,因天线、电池等零部件和各个环节都不具备条件。“但也不妨碍手机厂商先行推出相关产品进行销售。”唐欣称。

    根据电子产品的经验曲线,随着渠道能力提升产品的成本也会下降。付亮表示,今年6月开始会有小批量生产,明年6月才会到达体验感标准,建议明年8、9月再买,那时产业链成熟度会天差地别,价格也会下来。

    “未来在5G领域,手机占比仅有20%,甚至更低。因手机要便携,体积就不能太大、太重,所以局限了很多功能,”付亮说,手机也将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解决通讯功能,可完成基本使用功能,如高端手机;另一部分为专业型手机,如游戏手机。“这不完全是一个手机的问题,而是强化另一项功能,如快递公司和手机厂商联合,推出软硬件一体化的快递员外卖员专用的手机,这都会有一些市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305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