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亿企商贸

    扫一扫关注

    为“中国天眼”建设搬离家园 核心区迁出5270人

       2017-09-28 1880
    导读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一周年,核心区迁出5270人  为中国天眼建设搬离家园  杨天信的人生转了个急弯。出生在贵州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一周年,核心区迁出5270人

      为“中国天眼”建设搬离家园

      杨天信的人生转了个急弯。出生在贵州平塘县一个自然形成的巨大洼坑中,他一直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得守着这个叫“大窝凼”的地方,望山、种田、喂猪。突然有一天,一口“大锅”改变了他的命运。

      10年前,中国决定立项建设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望远镜形似一口“大锅”,从天空中看像一只“巨眼”,科学家们花了数年为这只“中国天眼”选址,最终把建设地定在“大窝凼”。一项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和杨天信的人生相连了。

      和杨天信家一样,住在“大窝凼”里的12户人家都被这口“大锅”改变了命运——为了给“中国天眼”让路,他们从2009年起陆续搬离家园。那些日子,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的杨天信每天出门都会从洼地底看看天,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一口“大铁锅”能像村民会议上说的看到天上的一切东西,甚至能找外星人。

      “莫名其妙,太稀奇!”杨天信说,那时村民们喊着支持国家建设的口号,搬离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尽管从这个偏僻的山洼洼走到克度镇上需要两个多小时,村民们一年到头手上也没几个钱,但毕竟是老屋祖宅,感情很深。

      当时,杨天信家的老房子和4亩多水田、30多亩土地、40多亩林地全部被征收,杨天信得到72万元补偿款,一家6口搬进克度镇上的安置点。新房子花了20万元,手上留下52万元作为未来发展的资金。

      如今,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正式落成一周年,为了严控电磁波对望远镜的干扰,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被划为电磁波宁静核心区。这些年,陆陆续续有1213户、5270名村民像杨天信一样,搬离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

      “中国天眼”落成那天,也是31岁的龙世乾搬离老屋之日。他家距离“大窝凼”约1里路,中学毕业后就去东莞打工的他,听说家乡要做个大工程,他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回家找点活干。

      春节回家时,家里人七嘴八舌,有的说“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大的锅”,有的说“这不是锅,是做一件天上的事”,还有的说“那可能是要放颗卫星”。

      但没人能说清到底要干嘛,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在家附近建这个“大锅”最大的好处,就是等建成了从家里过去看热闹方便。

      2015年,测量房屋的工程人员走进龙世乾家。因为他所在的村处于电磁波宁静核心区,必须全部迁出。之后,他们卖掉了家里的30多头猪和100来只鸡,收割完最后一茬稻子,离开了。

      龙世乾一家人搬进了平塘县克度镇马鞍安置点,原来村里破旧的木屋变成了安置点里的“小高层”,原来房前屋后的稻田变成了花坛草坪。在安置点里做装修每天最多能挣到200元,龙世乾又干起了装修的活。原本每天务农的母亲在家帮助龙世乾照顾6岁的孩子。

      龙世乾觉得整个克度镇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这里成了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的天文小镇,原本冷清的街道变成了大马路,从前几乎没有什么陌生面孔的地方,现在每天有上千名访客,新建的天文馆还冠上了“国际”的名头。

      天文时空塔、天幕商业街、时光之门这些“高大上”的名字已经让龙世乾耳熟能详。“天眼”落成后,他专门带着一家老小,每人花了50元买观光车票,进入天眼景区游览了一圈。

      站在最高处的观景台上,看着眼前的“中国天眼”,龙世乾对64岁的妈妈说:“这个锅能看上天上的每一样东西。”妈妈不住地感慨:“这锅太大了!太大了!”

      孩子在天文体验馆里看得不想走,龙世乾很欣慰,一个落地深山的科学项目给山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认识大千世界的窗户,“至少娃娃不会再像我一样只有初中文化,他们都是要上大学的料”。

      现在,龙世乾不吝惜花40元让孩子去镇上的球幕电影院看一场只有8分钟的球幕电影。他憧憬着克度小镇成为世界天文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到那时,他可以当个旅游业的服务者,再也不用像过去务农或者在外打工时那样过得紧巴巴的。

      杨天信用剩余的补偿款在克度镇上开了家汽车轮胎修理店,当地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让他有了补胎的手艺,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生意不错,修理店又扩大规模卖起了名牌轮胎。

      “生意稳定,过日子没问题了。”杨天信感慨。开修理店的收入让杨天信供出了两个儿子——一个大学毕业,一个在县公安局做协警,“原来的日子辛苦又不挣钱,娃娃们应该也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今年开春,政府组织12家原本住在“大窝凼”的村民参观“中国天眼”。杨天信带着妈妈、妻子和两个儿子爬上700多级台阶,登上观景台,在有30个足球场大的“大锅”前,杨天信挥起胳膊,指向“锅底”的一角,对儿子说:“我们老家就在那儿。”记者 白皓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56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公网安备浙公网安备33100402331026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