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2016年全国家电市场价格趋势来看,2016—2017的跨年促销季,国内市场受困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费用涨价的“三箭齐发”,不少家电已悄然提价,而市场预测元旦过后大型家电产品可能会集体涨价。
家电行业历来竞争惨烈,消费者几乎从来没担心过家电涨价。但此番汹涌而来的涨价潮显示,国产家电正在告别“地板价”。消费者希望,国产家电涨价的同时,也注重提质,争取做到“价质双飞”。
主流家电品牌集体提价 彩电涨价尤为明显
记者近日走访海口多家电器卖场发现,元旦前家电促销氛围浓烈,主流家电品牌都贴上了“促销”的标识吸引消费者驻足,但整个家电市场已经较上一季度,悄然迎来涨价潮,其中以彩电涨价尤为明显。
以往市面上千元左右的32寸液晶电视如今已难觅踪影,中小尺寸液晶电视整体涨幅在10%-20%之间,其他尺寸的电视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现在32寸的液晶电视需要1100元-1300元不等,面板是液晶电视的核心零部件,约占电视整机70%的成本,目前面板涨价,所以电视肯定要涨价。”海口苏宁电器营销人员说,目前只是电视涨价,不排除元旦过后其他家电跟着涨价。
“因为马上要搬新房,这段时间一直在逛家电商场,感觉很多牌子并没有跌价的意思,反而要涨价了,准备买一个60寸的电视,过年和家人一起看看春晚,享受节日喜悦。”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
国美电器海口店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已陆续接到各个厂家的涨价通知,部分畅销尺寸已经需要预订。“元旦是销售旺季,一些尺寸已经货源紧缺,需要先交订金。”销售人员进一步说。
海口信兴家电某电视品牌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以前液晶面板在国内一直走薄利多销的战略,现在铜、钢材、塑料、铝等原材料大范围、大幅度涨价,加上产能与供需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对经营利润的追求,现在不得不通过涨价来消化成本。
原材料等成本持续上涨 家电行业或迎洗牌
据了解,2016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宗原材料持续价格上涨。相关报道显示,截至目前,主要原材料铜上涨40%,钢材价格涨200%以上,塑料、铝材等价格涨幅30%以上。再加上企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物流费用因限超限载等因素上涨30%以上。
专家分析,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费用的“三箭齐发”,家电产品涨价在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无法自身消化不断增加的成本,只能通过上调售价的方式来缓解成本压力。未来家电产品价格或持续上涨,对家电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大挑战,国内家电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据了解,2016年下半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持续上涨,线路板、塑胶硅胶等涨幅超10%,令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不仅如此,面板供应商调整生产线,尤其是韩国三星宣布将关闭占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4%的G7生产线,导致面板供求略偏紧,令面板价格报复性反弹40%。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单月平均上涨10%。
不仅彩电涨价“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美的空调、志高空调、日立家用中央空调等三家空调厂商也于日前向广大经销商、代理商等发布涨价公函,部分产品的价格最高涨幅将会达到10%。除了上述企业,其他主流空调品牌近期也已作出整机涨价决定。此外,在冰箱企业中,海尔、海信、美菱、奥马等主流国产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加盟提价阵营。显然,提价已经成为主流家电厂商的共识和大势所趋。
涨价利于行业良性循环 提质亦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家电涨价潮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电器销售实体店迎来涨价潮,那电商销售平台又有何动静?
记者了解到,各大电商平台面对电器涨价潮,推出“平价风暴”战略,他们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将数亿会员资料、访问轨迹、订单信息等大数据资源,通过云计算和开放平台与上游供应商无缝连接,并创新包销定制、预售众筹等互联网营销手段。
据了解,利用消费者大数据分析和C2B反向定制手段,不仅可以节约产品研发的大量前期投入费用,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快速生产出契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由于渠道成本缩减,亲民的价格为电商提供的定制单品打上了“高性价比”的标签,也成为电商对抗家电行业涨价的有力武器。
行业人士建议,电商平台对于销售电器还是应以“去库存”为主,等老款产品库存卖完后,通过销售新的中高端产品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
宏观分析,此番大宗原材料的涨价,也是在去库存、去杠杆、调整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供需矛盾的一种调整。对于大品牌的家电厂商来说,借涨价走上创新和研发的规模化道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服务来适应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家电行业的门槛,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