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企链

扫一扫关注

不靠饥饿营销 小米1.4亿赞助《奇葩说》转变市场定位

   2017-05-23 11030
导读

  金融之家5月22日讯,除了耗资1.4亿人民币成为《奇葩说》第四季的冠名赞助商外,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中作为嘉宾出场的雷军

 

  金融之家5月22日讯,除了耗资1.4亿人民币成为《奇葩说》第四季的冠名赞助商外,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中作为嘉宾出场的雷军,还有和其他收钱出镜的明星艺人不一样的区别,不仅是自掏腰包买门票入场,还打破了综艺史上从未邀请冠名商参加节目的惯例。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入冠名综艺的队伍已经形成一种必不可少的趋势,从7亿元独家冠名快乐大本营的Vivo 手机开始,在尝到了甜头后,又以 6000 万人民币冠名《奇葩说》第三季,在今年的大火的《吐槽大会》上也有Vivo X9 的身影,OPPO也以杨幂李易峰作为代言人洗脑般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也成为了OPPO手机的特有标签,并分别花5亿元和2亿元,拿下《中国新歌声2》和《跨界歌王2》的冠名。

  而冠名费页自然成了检验节目人气的标准,如此多的冠名商、广告商们不惜重金大举参与综艺节目的广告竞投,看的就是广告成效,虽然如今只要被投钱,一些综艺节目中并不注重节目效果,常常会看到赞助商品牌会在与节目环节毫无关联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给观众一种强行植入的出戏感。甚至有些品牌无节制地出镜,最后一档综艺节目竟变成了大型广告中穿插的综艺。

\

  口播广告一直被认为是《奇葩说》一大节目特色,此次耗资1.4亿人民币的广告赞助费也让何炅在每期节目里不停地为“掏出来搞事情的拍照黑科技小米手”卖力宣传。虽然这个数字远不能代表综艺节目的吸金能力,但却打破了小米从创立之初,就“不花钱做广告”的营销思路。以不建工厂、不做线下、不打广告、不用中间渠道,成就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电商化的营销模式在手机浪潮中被冲击的一波接着一波,而这样“朴实”的模式在搭乘智能手机的换代上也被大批竞争对手进行超车。

  小米手机销量自2014、2015年的短暂高潮之后,从2016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呈现大跳水形态,据IDC数据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榜单中,小米已经跌出了前五。当然,硬件产品不同于做软件,用户体验和需求的不同决定了任何产品都做不到一家独大。即使苹果在最辉煌的时候,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仅40%左右。而产品销量暴跌之后,让一直坚持小米不上市的雷军开始产生焦虑了,也开始全面转变原有的营销思路。

  从过往更擅长线上营销的魅族也在加强线下广告的投放,到向来广告投放“不差钱”的华为的各种代言人,看来随着时移世易,在营销上的策略上,小米也开始有了转变,先是红米手机的刘诗诗、吴秀波、刘浩然三位不同年龄、不同粉丝群体的代言人,去年10 月,又在发布中高端产品Note2时,花数千万元代言费请来了“影帝”梁朝伟站台。而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开始前的视频广告里,也献唱《Are you OK?》,再到这次干脆直接冠名综艺节目,还顺带做了一次嘉宾。

\

  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市场环境这么差,都是拼着花钱,再不花点钱,会被淹没的”。而明星代言|广告营销也仅仅只是转变的开始,小米还需要学习OPPO、vivo、华为等传统企业里广告塑造品牌、线下渠道为主的“本分”理念。虽然此次的1.4亿赞助费也是小米迄今为止最高的单笔广告费支出,但想抓住年轻人的心思一目了然,而这似乎只是个开始...

  在互联网和娱乐化时代,企业领袖的个人魅力甚至很多时候代表着产品品牌的感染力。当产品的改变无法奏效时,从品牌领袖身上入手未尝不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好方法。苹果有乔布斯、华为有任正非,除了罗永浩,雷军也算是手机娱乐圈一个资深的老戏骨了。作为这个游戏里入局较晚的小米,雷军的自有的品牌影响力业也是小米得天独厚的资源。

\

  在小米创立之初的营销时代,饥饿营销模式虽曾为小米带来过高潮,但近两年也用此产生很多诟病,如今小米转变靶向,重新主抓市场营销,这也预示着小米正在从单一的饥饿营销模式中走出来,不断加强传统的线下广告投放。而有了新模式的转变,小米“屌丝机”的定位也会由此发生转变吧~

  最后一句:对于这期的雷军在《奇葩说》里的表现,不少人表示被实力圈粉,你怎么看?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405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