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企链

扫一扫关注

冰箱市场或再现负增长 龙头企业加速转型

   2016-12-28 2000
导读

  2016年,冰箱行业仍然在负增长的泥潭中冲撞和探索,龙头企业纷纷致力于以产品和技术创新刺激市场需求,健康保鲜、变频、智能

   2016年,冰箱行业仍然在负增长的泥潭中冲撞和探索,龙头企业纷纷致力于以产品和技术创新刺激市场需求,健康保鲜、变频、智能、定制,各家的发力点不一而足,但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却是一致的:加速转型升级,培育新的风口。

  市场再现负增长行业开启转型加速度

  2016年,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家电市场依然在“新常态”中运行,而冰箱行业倍感压力。据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测算,2016年我国冰箱市场零售额规模预计将同比下降3.2%。

  在空冰洗三大白电中,冰箱市场已多年出现负增长。恶劣的市场环境既是对企业智慧与耐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冰箱行业的一次磨炼和锻造。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冰箱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尝试带领全行业摸索走出困境的方法与路径,虽然具体的思路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是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性能、品质和制造工艺。

  海信容声冰箱公司副总经理沈洙喆表示,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是高端转型的第一驱动力,更是推动品牌战略升级的核心力量。“我们一直都坚持双驱动,立足技术的升级推动产品升级,进而带动需求的升级。同时,通过洞察分析需求变化,以市场需求的升级反过来刺激技术的升级,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电器》杂志在报道中援引美的冰箱事业部副总经理甘永和的观点:中国冰箱市场的消费理念完全更新,“产品力”才是真正在市场具有的核心竞争力。

  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大中华区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李智在今年年中一次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悉心倾听消费者需求是博世家电长期以来创新的不竭动力。

  事实上,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为冰箱行业开出了“药方”,即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冰箱行业头上的天已经变了,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行业在转型的道路上已经开启了加速度模式。

  龙头转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上,冰箱行业各龙头企业的侧重点不同,今年各家推出的新品或聚焦变频与能效,或强调健康与保鲜,抑或在智能上猛下功夫,大家都期望能够复制十字对开门冰箱的成功,以创新产品激发市场需求。

640.webp

  今年10月份,美菱携手苏宁推出新1级能效旗舰冰箱产品。在美菱国内营销事业部总经理胡照贵看来,变频是冰箱能效新国标一级的必要条件,新国标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变频冰箱的普及工作。

  上个月初,容声推出“全生态杀菌保鲜技术”,该技术通过内置多功能离子模块产生的除菌离子,利用对微生物的击穿效应,破坏细菌的膜结构杀灭冰箱中的细菌,不仅可以对空气浮游菌,更可以对生长在食品表面或附着在没有抗菌材料的冰箱零部件表面的微生物产生作用。

  “在过去的33年,我们在产品上做的最多的技术延伸,就是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围绕怎么创造一个好的饮食环境、生活环境想办法。”沈洙喆说。

  相比变频与健康保鲜技术,智能化对于冰箱企业要更具想象空间,现阶段各企业都在进行智能化探索和技术储备:美菱已经推出了搭载智能冷量分配技术和ETC智能识别技术两大技术的CHiQ2代冰箱;海尔、惠而浦分别在尝试硬件免费的模式;美的把智能化视为其冰箱业务超车的好机会,并选择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联合推出搭载YunOS操作系统的互联网冰箱。

  此外,一些外资高端品牌也在尝试推出更符合本土化消费需求的高端产品。例如,今年年中,博世家电与京东家电联合推出了定制版维他智享三门冰箱,这款产品可与微信平台连通,让用户通过微信服务号即可轻松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并且服务号还能够基于冰箱内食材推荐速配菜谱,帮助用户合理搭配膳食。博世家电希望把这款冰箱打造成为家庭的“健康营养”中心。

  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认为,家电标准化产品普及时代逐步结束,家电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和产品的大批量更新换代,用户需求正变得个性化、多样化、深度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再难靠扩产能获得野蛮增长,而是要苦练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231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