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企链

扫一扫关注

消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结束 职业打假拐点或将到来?

   2016-10-17 1370
导读

  随着上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条例中第二条最新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将不再

   随着上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条例中第二条最新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将不再受保护的规定引发了消费领域的极大关注,这是自1994年消法实施后首次从法律层面上就争论20年之久的“知假买假”问题进行明确。对于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这是否意味着将面临一种职业层面的拐点,也尤为引人关注。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召集50多家大型商超及供应商负责人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席间各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一些职业打假人恶意打假的问题进行了“炮轰”。中国连锁协会副秘书长楚东公布的一组协会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自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份以来,17家大型商超企业和1家餐饮企业遭遇职业打假人索赔次数达到6022次,索赔额达到2610万元。其中涉及包装标签问题的索赔案例比例最大为55.78%,其次分别是食品过期(19.51%)、发现异物(12.92%)、产品质量(11.79%)。

  当天包括家乐福、大润发、物美、华润万家、强生、好时等50多家大型零售企业以及供应商相关负责人参会,大润发相关负责人潘秉纬表示:“大润发现平均每个门店每天都会遭遇七八次恶意打假,最近特别严重, 最受困扰的是打假人自身造假。”潘秉纬说,造假团伙通常一个人携带过期商品带进去,藏在一个角落里,第二个人进去买东西结账,第三个人索赔,超市即便有再多的录像也无法100%监控,他们这种“打假”成功率很高。

  “我们有一家门店有5个人买了19件商品,分19次结账。”物美相关负责人孙文波表示,我们的监控发现,这些人将商品放到汽车的后排座后,又立即从后备箱拿出相同的商品到超市投诉过期了。另外,超市曾还有监控发现,有人专挑临保质期还有两三天的冷藏商品,然后藏到孕婴童纸尿裤的堆头里,过两三天后再去取出来结账,完了就直接去服务台索赔。“像这种情况我们有全程拍摄的,就立即报警了,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难有监控证据,那么在这种职业打假人面前企业往往是没有反击力量的。”

  “事实上,职业索赔者是利用生产、经营企业非主观、偶发性的失误,以损害商家品牌声誉要挟对方支付比法律规定的赔付更高额的赔偿款。”楚东表示,消费者与职业索赔者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最大特点是有目的的只买问题商品,但无正当职业,且购买频次高,牟利目的性极强,有胁迫性语言和行为等。“我们支持打假,但是坚决反对以牟利为目的、非生活消费的索赔行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news.eeeqi.net/show-2123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由浙江到门口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与监管

浙ICP备17023505号-1